文言文中的那些“坑爹”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中的那些“坑爹”古今异义词
在学习文言文时,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那些“坑爹”的古今异义词了。这些词看起来眼熟,但意思却大不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比如《桃花源记》里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里的“妻子”可不是指老婆,而是指老婆和孩子;“绝境”也不是指没有出路的地方,而是指与世隔绝的环境。这些古今异义词不仅容易让人混淆,还可能影响对古文的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语言变迁吧!
什么是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顾名思义,就是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具有不同含义的词汇。这些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往往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相反。掌握古今异义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案例
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感受一下它们的“坑爹”之处:
- 走
- 古义:跑,逃跑
- 今义:步行
- 例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这里的“走”可不是慢慢走,而是撒腿就跑的意思。
- 婚姻
- 古义:指亲家关系,即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
- 今义:指男女结为夫妻
- 例句:《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归”就是指女子出嫁,而“婚姻”则指两家人结为亲家。
- 卑鄙
-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 今义:品德恶劣
- 例句: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卑鄙”并不是说诸葛亮品德不好,而是说他地位低微。
- 涕
- 古义:眼泪
- 今义:鼻涕
- 例句:《战国策·魏策四》:“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这里的“涕”可不是流鼻涕,而是流眼泪。
古今异义词的变化规律
这些古今异义词的变化,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词义扩大:有些词在古代含义较窄,后来逐渐扩大了范围。比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词义缩小:有些词的含义反而变窄了。比如“臭”,古代既可以指好闻的气味,也可以指难闻的气味,现在则主要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有些词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涕”从眼泪变成了鼻涕,“汤”从热水变成了菜汤。
词义弱化与强化:有些词的含义变轻了,比如“很”从凶狠变成了程度副词;有些则变重了,比如“恨”从遗憾变成了仇恨。
如何正确理解和学习古今异义词?
面对这些“坑爹”的古今异义词,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呢?
了解词语本义:遇到不确定的词,及时查阅古汉语词典,了解其在古代的准确含义。
联系上下文语境: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
注重积累和思考:多读多练,遇到古今异义词时多思考,总结规律。
借助学习工具: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文言文学习工具或教材,比如《文言文大冒险》系列,通过趣味性的方式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对古今异义词的敏感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记住,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相信你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古文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