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2024年度最火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
“抽象”:2024年度最火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
2024年,一个词火遍全网——“抽象”。小红书上超过1000万条相关笔记,1.6亿条搞抽象的评论,抖音268万人参与相关话题讨论,整个互联网仿佛变成了一场大型抽象派对。
什么是“抽象”?
在网络语境中,“抽象”可不是艺术领域的抽象艺术。它更多指的是一种难以理解、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常常带有调侃和戏谑的意味。比如,当你看到一个穿着西装的 rapper 在小区跷跷板上拍 MV,或者一位主播在直播间里做出各种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为时,你可能会脱口而出:“这也太抽象了吧!”
为什么小红书成了“抽象”文化的重镇?
小红书的社区氛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生活化和年轻化色彩,而“抽象”文化恰好与之完美契合。平台上的用户乐于分享各种稀奇古怪的发现,从“成都迪士尼新地标”到“微do”等梗,都离不开抽象元素的加持。更重要的是,小红书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场“抽象”狂欢中来。
品牌如何玩转“抽象”营销?
面对这场席卷全网的“抽象”浪潮,品牌们自然不甘落后。他们纷纷放下严肃的身段,开始尝试用“抽象”的方式与年轻消费者沟通。
思加图 x 杨幂:时尚鞋履品牌思加图在户外广告中玩起了网络热梗,杨幂的时尚大片配上“方言梗”,冲突感十足,让人忍俊不禁。
森马 x 徐志胜:森马与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合作,推出《绒毛的歌》MV。徐志胜那不符合传统审美却极具亲和力的形象,加上反差感十足的创意,成功让这支广告火遍全网。
多邻国:这家语言学习应用在小红书上的内容策略只有一个字——“抽象”。从入驻至今,短短半年就积累了37.8万粉丝,足见其策略之成功。
麦当劳:这家快餐巨头更是将“抽象”玩到了极致。无论是与MBTI人格测试的联动,还是各种脑洞大开的广告创意,都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营销团队的想象力。
“抽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抽象”文化的盛行,绝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一时兴起。它折射出当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的心态:
对主流叙事的反叛:在高度标准化和同质化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渴望通过“抽象”来打破常规,表达自我。
对生活压力的释放: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出口来释放情绪。“抽象”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渠道,让人们可以通过荒诞不经的表达来缓解压力。
对群体认同的追求:在“抽象”文化中,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视觉符号成为特定群体的身份标识。通过分享和传播“抽象”内容,年轻人找到了归属感。
“抽象”文化或许只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片段,但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窗口。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或许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份轻松、幽默和反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