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明节必打卡:老北京寒食十三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明节必打卡:老北京寒食十三绝

引用
中华网
8
来源
1.
https://m.tech.china.com/mtz/touzi/2024/0329/032024_110015.html
2.
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HDEPIiq3fk
3.
https://www.sohu.com/a/769022259_121106869
4.
https://news.cctv.com/2024/04/03/ARTIJ2DElqmVCiOl84aybUwW240403.s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03A004DX00
6.
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158890
7.
https://news.dayoo.com/culture/202404/03/159140_54651039.htm
8.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40410341-1.htm

清明前夕,老北京的街头巷尾总会飘出一股熟悉的香气,那是“寒食十三绝”特有的味道。作为清明节的传统美食,这十三种小吃承载着古都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先人的思念。

01

“寒食十三绝”的由来

“寒食十三绝”源自寒食节,这个节日比清明节还要早一天或两天。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子推因不满政治腐败,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山。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二为一,但吃冷食的习俗却被保留下来。在北京,聪明的厨师们创造出十三种各具特色的冷食,这就是“寒食十三绝”。

02

十三绝中的经典美味

驴打滚:豆香四溢的甜蜜

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它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制作过程:将黄米面制成的长卷在黄豆面上滚动,就像驴儿打滚一样。驴打滚的外层粘满金黄的豆面,内馅香甜柔软,每一口都是满满的豆香和甜蜜。

艾窝窝:糯米的软糯香甜

艾窝窝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清真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艾窝窝的外皮包裹着核桃、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天然食材,不仅口感丰富,而且营养全面。

糖火烧:三百年的经典味道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它原为河北小吃,后传入北京。糖火烧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独特的烤制方法: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这种独特的烤制方式使得糖火烧外酥里嫩,香甜可口。

糖耳朵:形似耳朵的甜蜜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因其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而得名。这种小吃的主要原料是砂糖、面粉和小糖等,口感甜蜜柔软,深受人们喜爱。

姜丝排叉:姜味的独特魅力

姜丝排叉是北京传统小吃中的佼佼者,也是北京茶菜的一种。它以鲜明的姜味著称,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种。“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叫“咸排叉”,原料为面粉、苏打和盐。

焦圈:酥脆可口的早餐搭档

焦圈是北京特有的一种炸制食品,形似手镯。它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酥脆不皮。焦圈常与北京小吃豆汁儿搭配食用。

馓子麻花:战国时期的美味传承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也有叫它散子、环饼的,是麻花类的花式品种。据说环饼远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秦、汉以后,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豌豆黄:春季限定的清新美味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

螺丝转儿:面食的精细工艺

螺丝转儿是一种面食,外皮是一根根极细的面丝,一碰即酥。旧时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用于下酒,所以北京有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奶油炸糕:外焦里嫩的完美结合

奶油炸糕是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硬面饽饽:夜间的美味伴侣

硬面饽饽是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之一。是一种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戗面火烧,入口有咬劲,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

麻酱烧饼:香浓的芝麻酱风味

麻酱烧饼是一道面点小吃,主料是中筋面粉等,配料是芝麻酱等,调料是盐、香油、白糖等,通过烘焙烤制成型。

萨其马:满族饽饽的全国流行

萨其马以其松软香甜、入口即化的优点,赢得人们的喜爱。满洲入关后,萨其马在北京开始流行,时至今日,萨其马作为满族饽饽的美味,已经从北方传遍了全中国。

03

清明节的美食与文化

“寒食十三绝”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清明节这天,除了扫墓祭祖,老北京人还会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这些小吃便成了人们郊游时的最佳伴侣。

比如驴打滚和艾窝窝,便于携带,适合在户外食用;糖火烧和焦圈则是早餐的绝佳选择,让人们在忙碌的祭祖活动中也能享受到美味。而像豌豆黄这样的时令小吃,更是春天不可或缺的美味。

04

传承与保护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小吃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容忽视。每一种小吃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每一口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寒食十三绝”继续在清明节期间为人们带来美味与回忆。这不仅是对传统美食的尊重,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清明节,不妨走进老北京的胡同,寻觅这些传统小吃的身影,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美味与温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