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森保节:30年守护一片绿意
张家界森保节:30年守护一片绿意
1991年,张家界开创性地举办了首届森林保护节(简称“森保节”),这是全国唯一以森林保护为主题的节会活动。30多年来,森保节不仅成为张家界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更见证了这座城市从“砍树”到“看树”的绿色转型之路。
从“伐木时代”到“生态样本”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所在地,张家界在森林保护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最新统计,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0.9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张家界持续不断的生态保护努力。
自1982年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张家界陆续建立了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形成了多层次的自然保护体系。其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已成为森林保护的典范。
“绿水青山”背后的保护密码
张家界的森林保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保护措施逐步实现的。
天然林保护工程:自1998年长江洪灾后,张家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目前,全市已将54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退耕还林政策: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张家界将大量坡耕地转化为森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已覆盖全市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生态修复项目:针对矿区、荒山等生态脆弱区,张家界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例如,对桑植县的煤矿开采区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植被,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的持续发力
2023年,张家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张家界排名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家界的系统性保护措施。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张家界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加强生态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从“生态美”到“百姓富”
张家界的森林保护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张家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00亿元。同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有效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张家界森保节的成功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森林保护方面的决心和成效,更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未来,张家界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