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养肝,全年易疲累?中医生公开4招护肝秘诀
春天不养肝,全年易疲累?中医生公开4招护肝秘诀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肝脏功能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个季节,如何养护肝脏,保持身体健康?台中荣民总医院传统医学部主治医师蔡嘉一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过年之后,不少人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眼睛干涩、口干舌燥等症状,中医师表示,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肝火过旺引起自律神经失调所致,建议民众趁着这个季节让肝脏好好休养,就能打好一整年的健康底子。
俗话常说,冬藏、春生,春天是一年工作的开始,此时身体最需要的是能量。台中荣民总医院传统医学部主治医师蔡嘉一表示,《黄帝内经》说春天应该“夜卧早起”,吸收阳气让身体在冬天时所积累的寒湿之气,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发散掉,有助于筋骨强健。
为什么春天要养肝?
蔡嘉一表示,春天气温渐暖,植物发芽,此时人体的肝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因而身体内的肝气容易过于旺盛,身体腠理与毛孔较为疏松,而风邪也特别容易侵犯人体,所以感冒、过敏性鼻炎等患者在这一时节也会增多。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春天养生要注重对风邪的特别防护以及肝气郁滞的纾解。
以中医基础理论而言,五行对应五脏与四季,春季与木气相应,脏腑对应于肝,春天是肝木旺盛的季节。所以春天是中医人体肝藏象最旺盛活跃的时候,也是调肝理气以及净化调养身体的最佳季节。这个时候非常适合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把多余的寒气及湿气等积累的废物驱出体外。
保持心情舒畅增加能量
而在饮食方面,由于刚过完春节,摄取了大量高热量及油腻的食物,胃肠道多湿气,因此如何去除多余的脂肪,是春天的首要任务。蔡嘉一说,此时适合摄取新鲜尤其是绿色的蔬菜水果及纤维质,清淡口味的饮食种类,避免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借以改善脾胃积聚状况。
中医的肝还涉及情绪和心理的部分,例如“肝主疏泄,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指的是肝主疏宣泄,因此喜欢通达开朗而不喜欢抑郁或闷闷不乐。蔡嘉一建议民众春天应保持心情舒畅,纾解压力,以开朗的心境迎接一年的到来。若能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便可以增强免疫力,让身体整年都维持在较佳的免疫状态。
中医师推荐的护肝方法
春天万物生长,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因此养生应顺应自然,以保养春天生气为原则。若违背这个原则,可能会损伤肝脏,导致夏季容易罹患寒性疾病。蔡嘉一提供以下春天养生方法,帮助大家调养身心。
按摩太冲穴与涌泉穴
平常可以多按摩太冲穴及涌泉穴,帮助疏导肝气向下宣泄,减少肝气上冲导致的不适感。建议用大拇指前端或钝头原子笔刺激穴位,按压时一紧一松,每2秒一次,每分钟约30次。
清肝养生茶
将薄荷(2钱)、桑叶(2钱)、菊花(3钱),药材放入茶壶或保温杯中,加入热水冲泡即可。若有口干舌燥、便秘情况,可适量加入蜂蜜增加润性。蔡嘉一表示,此茶饮有清肺润燥、疏风降火、舒肝气、平肝明目等功效。
晚上11点前入睡
晚上11点是肝胆经气血循行最旺的时间,这时入睡可帮助肝脏发挥藏血与解毒功能,促进大脑细胞修复与内分泌平衡。若熬夜,可能影响肝脏健康,导致身体节律失调。
稳定情绪避免肝气上逆
春天肝气旺盛,容易情绪波动,如生气、焦虑、郁结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气血运行,增加春季疾病风险。蔡嘉一建议,避免生气发怒,保持情绪平稳,设定年度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