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油茶产业: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江西油茶产业: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2024年底,江西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到1700万亩,高产油茶林面积突破800万亩,产量达27.2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600亿元,油茶面积、产量、产值继续稳居全国第二。这一串亮眼的数据,展现了江西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政策引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江西将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22年11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该条例提出要规范山茶油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支持油茶种植大户和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在政策引领下,江西油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省新造油茶林116万亩,同比增长232%。目前,全省油茶加工企业达到2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达44.2万吨。赣州市和新余市等地通过高位推动、规划先行和技术支撑等多种措施,使油茶产业不仅成为老百姓增收的“致富树”,还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科技支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科技创新是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江西省林业部门实施油茶科研专项,对油茶资源培育、机械化和精深加工等瓶颈技术开展科研攻关,获得红花油茶授权新品种2个,省级审定良种2个,研制轻便省力化茶果采摘装置4种;蜜蜂油茶授粉——油茶解毒剂、无人机授粉、油茶鉴伪、茶油表面活性剂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油茶果剥壳烘干成套设备成功研发,并纳入农机补贴目录。
在赣州、吉安、新余建设油茶科技综合示范站,为全省提供品种配置、复合经营、机械抚育和采收等油茶种植全过程科技示范。江西省林业局组织各设区市成立11个油茶科技服务团,常态化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全年举办油茶技术培训180余次,培训人员超40万人次。
同时,江西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全省现有462家油茶加工企业,其中规上企业46家,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7家。茶油口服液、甘油二脂粉、高纯度茶皂素、茶壳猫砂等油茶精深加工产品陆续开发上市。实施两批油茶重点项目共计197个,其中建成油茶果初加工与茶籽仓储交易中心6个、油茶服务中心25个,帮助林农加工油茶果18万吨,有效缓解了林农卖果难、收储难问题。
创新模式,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江西积极探索油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创新“企业+基地+林农”“托管服务”“返租倒包”等经营模式,将企业无力经营和林农不愿经营的油茶林收储、流转、经营起来。优化油茶保险政策,油茶树体种植保险费率从0.5%下调至0.3%,全年油茶保险面积突破1000万亩,保额116.9亿元。
2023年以来,江西省银行机构累计新发放油茶产业贷款65.68亿元,直接融资2056万元。2024年,全省发放油茶产业贷款46.8亿元,余额80.1亿元。全省油茶从业人员410余万人,人均年收入3184元,同比增长54%。油茶产业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品牌建设,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为提升江西山茶油的市场竞争力,江西省林业局指导油茶企业成立江西省江西山茶油发展中心,注册江西省江西山茶油发展中心商标,修改完善《江西山茶油团体标准》。实施2024年江西山茶油品牌建设项目,加大江西山茶油宣传推广力度,16款产品成功入驻多家电商平台,并开通江西山茶油旗舰店,山茶油产品主流平台线上销售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28%。持续开展山茶油打假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查山茶油生产经营单位3805家次,发现问题760个,责令整改348家;抽检50批次,检出不合格1批次,立案14起。
江西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统计,全省油茶从业人员达410余万人,人均年收入3184元,同比增长54%。油茶产业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展望未来,江西油茶产业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将超过1988万亩,茶油产能达到44.1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深入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江西油茶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