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施肥管理的主要技术,掌握以下这几点,丰收高品质大豆
大豆施肥管理的主要技术,掌握以下这几点,丰收高品质大豆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文从大豆的需肥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施肥种类、施肥时机和施肥深度等,为农民朋友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
1. 大豆自身需肥主要特点
大豆自身需肥方面,具有与许多作物不同的地方。
1.1大豆可以有效固氮。大豆在整个的生长和发育周期中,需要大量的肥料。这些肥料的来源包括两个途径。一是由根瘤菌供给,二是从土壤中大量吸收。根瘤菌能够有效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被其自身利用。这种功能被称作固氮作用,在开花至鼓粒期为高峰期,与这一段时间相比,开花前和鼓粒后期则相对较弱。
1.2大豆生长中需要大量的营养。氮、磷、钾是大豆生产中需要最多的营养元素。如,研究表现,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大豆种子,需要的这三种元素的重量分别为6.5kg、1.5kg和3.2kg(其比例为4:1:2),远高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常见的其他作物。根瘤菌只能发挥固定氮素的作用,其能够供给大豆的氮在大豆总需要氮量的50%-60%左右。所以,为保证大豆正常生长需要,还必须加施满足数量要求的的氮肥、磷肥和钾肥。
1.3大豆需肥量。因生长期不同而略有差异大豆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为开花至鼓粒期,较少的则是开花前和鼓粒后,这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2. 大豆施肥中应该掌握的主要技术
2.1施肥时宜多施有机肥。有机肥对于促进大豆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因此,底肥应多施,并以有机肥为主,其主要可以发挥加速根瘤菌的繁殖和促进根瘤的形成,能够有效增强固氮能力。在麦茬地中直播大豆时,因播种时间有限,可能会使整地及施基肥时间上不够充裕,因此,要强调在进行前茬小麦田中,尽可能多施有机肥,以达到有效培肥地力的目的。据研究,如果前茬有较好的肥力基础,施用有机肥数量充足,会使大豆具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
2.2氮肥利用上要做到巧施。大豆生长中,需要氮素是较多的。但是,由于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所以,在施用氮肥是要控制好数量的时机,要做到突出“巧”字。
如田块地力为中等以下,则应该在施用时注意适时和适时。如果田块肥力较高,则要避免出现施用过量,以避免发生减产及造成浪费。对一般地块来说,施用标准按亩计为尿素5kg,也可以是碳酸氢铵15kg,将其作为底肥;如果田块属于高肥田,则可能不施,也可能少施氮肥。如果是薄地,施用少量的氮肥作为种肥,可以因利于大豆壮苗和促进花芽分化取得较好的效果。施用种肥时要注意的是,尽可能做到肥种隔离,其目的是避免发生烧种现象。一般来说,普通地块种肥的施用量为每亩施尿素3-5kg,同时还要配施10-15kg过磷酸钙,这样较为适宜。此外,还可以按每亩施尿素2-3kg并加入磷酸二铵3kg,可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对于大豆开花前或初花期,应该适当追施氮素化肥,其标准按亩计,为每亩3-5kg,增产效果也较好。追肥也要掌握好时机,一般是在中耕前进行撒施并在随后马上开始中耕。如果地力较肥,可以不施此肥。
2.3适当做好磷肥的增施。大豆在生长中,需要较多的磷肥。但从目前来看,多数地区缺磷肥,所以,要适应增加磷肥的施用量。由于该肥种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不好因此,应该将磷肥作为基肥或种肥使用并进行早施。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施过磷酸钙15-20kg,也可以施用磷酸二铵8~10kg。如果前茬小麦在种植中已经施足了磷肥,在大豆时可不用再施入磷肥。
此外,为避免大豆进入花荚期后营养需要较多时出现营养不足,同时,鉴于鼓粒期后,大豆植株系逐步衰老,吸收能力显著下降,大豆常因缺肥发生早衰减产。为此,可采取叶面肥喷施及根外喷肥方式补充营养,并在肥液中加入品种适当、数量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会增强增产效果。
3. 大豆施肥确保以深施为主
这方面,主要考虑施肥时期以及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3.1抓好基肥深施。基肥深施,是与耕翻作业相结合来进行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撒肥,后耕翻。其方法是,先把固体肥料在地面上均匀撒布,然后将其耕翻入土,并将其耙细盖严。其关键之处在于尽可能化肥在最短的时间内埋于地下。特别是容易挥发的化肥要随撒、随耕和随时翻入土。化肥埋入土壤的深度应该达到6-10cm,地表上应该看不到化肥颗粒。另一种采用的是边耕翻边施法。要将化肥施入到犁沟内,通过下一犁的犁垡达到覆盖的目的。
3.2抓好种肥深施。种肥深施,是要与播种结合起来进行。一般情况 下,令肥料置于种子的侧下方或正下方(一般深度为 4 ~ 5cm),使种与肥之间不直接接触,并以一定的隔 离层间隔。既可满足苗期营养需要,也可避免因肥种 混合而造成烧种、烧苗。种肥的特点是量少,宜先选 用性能稳定的肥种,一般不以含氮化肥作为种肥。基 本要求是:种、肥深浅一致,确保肥条呈均匀连续状态, 肥带宽度应比播种宽度略大。
3.3抓好追肥的深施。追肥深施常采用的是开沟深施法,深度一般控制在在6~10cm区间。深施后,要及时覆土并做到埋严压实,也可以与中耕培土结合起来,使肥料在作物根际周围分布,并与灌水结合起来。通常可通过采用化肥深施机械来完成,实现开沟、排肥、覆土等几项操作一次性完成,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