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代谢综合征下的高血压与高血糖新发现
最新研究揭示:代谢综合征下的高血压与高血糖新发现
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心-肾-代谢综合征(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CKM)”新概念,将代谢功能失调、过度肥胖、糖尿病等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关联起来,强调这些疾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综合征。这一概念的提出,为理解高血压与高血糖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新研究揭示关联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为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该研究基于中国、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队列数据,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升高与心血管风险和相关死亡率的增加显著相关。
研究团队使用了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联合肥胖标志物作为监测指标。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随访数据中,高血压患者在较高水平的TyG-WHTR和TG / HDL_C时,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上升13%—36%。在上海浦东队列中,高血压患者在TG / HDL_C最高水平时,总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31%,其中卒中风险更是上升67%。进一步的中介分析显示,全身性炎症反应指数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上述关联。
临床治疗的新突破
河南省人民医院刘敏教授在第35届长城心脏病大会上分享了心-肾-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新进展。她指出,这类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等多项代谢异常,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肾脏疾病乃至心肾死亡的风险。
在药物治疗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抑制剂、新型药物ARNI(如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优先选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采用RASS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CCB)联用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能对糖脂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在使用时需慎重考虑。
新型药物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在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SGLT2抑制剂不仅能轻微降低血压,还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水钠平衡和血糖控制。GLP-1受体激动剂则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促进体重减轻,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
多维度管理策略
CKM综合征的管理需要多学科配合,实现联防联控。根据AHA的建议,CKM综合征可分为5个阶段:
- 0期:无心肾代谢风险因素
- 1期:存在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导致的糖耐量异常
- 2期:合并代谢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CKD
- 3期:合并亚临床心血管疾病
- 4期:合并临床心血管病(4a期无肾功能衰竭;4b期合并肾功能衰竭)
针对不同分期,管理重点也有所不同。1~3期主要目标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减重、降脂、调脂、降糖以及亚临床心血管疾病和CKD的管理;4期则需要提供心血管疾病的优质诊疗。
生活方式调整是改善体重和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采取均衡饮食,增加膳食中富含纤维素、低热量食物的比例,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运动治疗应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对于体重较大的患者,要注意关节保护。
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加深,心-肾-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整合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优势,未来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这些最新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高血压与高血糖相互作用的理解,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综合管理,有望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