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一座“生物王国”的生态守护
崂山:一座“生物王国”的生态守护
“生物王国”的惊人发现
近日,一项历时近30个月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在崂山完成,成果令人瞩目。调查团队由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牵头,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崂山的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崂山共记录各类物种3081种(含亚种),其中高等植物1671种、陆生脊椎动物257种、昆虫431种、水生生物476种、大型真菌246种。这一数字不仅展示了崂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使其成为我国暖温带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王国”。
更令人兴奋的是,调查中发现了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其中包括银杏、水杉等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黑鹳、东方白鹳等3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还发现了多个新物种或物种分布新记录,如“山东褶大蚊”这一世界首次报道的新物种。
独特的山海生态系统
崂山之所以能成为如此丰富的“生物王国”,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系统密不可分。作为中国大陆海岸线最高峰,崂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其山海相依的地理特征为各类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崂山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海边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滨海湿地、森林、灌丛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这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不同类型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使得崂山成为众多物种的安居之所。
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生态宝地,崂山区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首先,坚决禁止任何工业项目上马,从源头上杜绝工业污染。其次,对生活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投资11.75亿元建成42座污水处理站和62座污水提升泵站,完成99个农村社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铺设1500多公里污水管线,基本解决了沿海排污口的直排问题。
同时,崂山区还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排查整治297个入海排污口,对养殖尾水进行在线监控,加强海边垃圾治理,将破旧海岸整修成海滨公园。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近5年来,崂山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崂山湾在山东省美丽海湾创建中名列榜首。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崂山区积极探索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以崂山茶为例,作为中国纬度最高的山海茶产区,崂山茶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质品质闻名。目前,崂山区共有茶园2万多亩,年产茶叶1500吨,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通过与中国茶叶学会和青岛农业大学合作,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品牌价值,目前“崂山茶”品牌价值已达15.98亿元。
民宿产业也是崂山的另一张亮丽名片。全区已培育民宿类住宿单位400余家,其中精品旅游民宿140余家,形成了沙子口、王哥庄、北宅三大民宿集聚区。2023年,全区共接待游客达24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7亿元。
崂山区还创新性地发展农文体旅融合模式。例如,北宅街道依托70多万株杂果资源,举办樱桃节、露营季等系列活动,2023年吸引游客287万多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5亿元。
展望未来
崂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保护永远在路上。未来,崂山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