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春节”:文化盛宴与消费新潮的完美融合
首个“非遗春节”:文化盛宴与消费新潮的完美融合
2024年12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记忆的节日,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2025年的春节注定与众不同。文化和旅游部从1月7日到3月1日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文旅活动,七大板块27项主体活动精彩纷呈,涵盖文艺演出、非遗体验、旅游消费等多个领域。
非遗文化点亮春节
在江苏苏州,一场以传统“年市”为核心的新春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据《清嘉录》记载,腊月里的苏州古城举办传统“年市”,供人们置办南来北往的年货,街坊店铺热闹非凡。今年春节,“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全国主会场活动将以苏州传统“年市”为核心,重现吴地人家过年烟火气,为市民游客献上年俗盛宴。
走进苏州市桃花坞唐寅故居景区,新春非遗游园会活动邀请全国多个省区市富有地方特色和喜庆年味的20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一堂,让游客能够一站式体验全国年俗。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农历腊月二十五到元宵节,唐寅故居景区还将邀请舞蹈、戏曲等表演院团献上非遗民俗巡演秀,通过近百场集中展演,创新演绎非遗内涵,传递春节祝福,以行进式巡游等方式让春节非遗民俗走进古城,让市民和游客享受古城过大年的乐趣。
在上海市枫泾古镇,非遗传承人将集中展示土布、黑陶、农民画等非遗技艺,游客可以参与制作中国结、版画、灯笼等年节手工艺品,并参与“状元闯关”游戏,品尝古镇特色美食,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枫泾古镇所在的金山区将推出36项重点文旅活动和6条旅游线路,串联枫泾、朱泾、张堰、亭林(后岗)、廊下(山塘)、山阳(金山嘴渔村)等村镇,让游客赏非遗技艺、做年俗手作、享古村镇之乐,过一个“仪式感满满”的中国年。
创新体验带动消费
数据显示,今年元旦以来,“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超3倍,“非遗体验”搜索量同比增长16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深度文化体验,而非简单的观光游览。
在敦煌沙洲夜市,“敦煌壁画泥版画体验”成为新业态,来自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游客跟随手艺人研磨矿物质颜料,绘制莫高窟同款纹饰图案;在云南大理,国家级非遗“白族扎染技艺”成为年轻游客的“心头好”,带有非遗元素装饰、提供非遗特色体验的酒店在春节期间的搜索量也呈现出上涨趋势。
各地纷纷推出特色非遗体验活动,如福建泉州的木版年画、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陕西凤翔的木版年画、武夷山的茶百戏等,吸引游客深度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春节旅游的内容,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经济效益显著
非遗文化的融入,为春节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各地将在春节文旅消费月期间举办超过4000项约2.7万场次的文旅消费活动。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介绍,“惠企乐民 欢度新春”板块,将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积极推动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发展,加大惠民力度,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以福建泉州为例,春节期间将推出民俗社火、冰雪度假、古建研学、温泉康养、冬景摄影等5个主题的260多项冬季旅游活动。黑龙江则开展6个100活动,包括百场活动迎新春、百条线路赏冰雪、百名达人进景区、百条视频品年味儿、百架航班拆盲盒、百万优惠游龙江。安徽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和休闲街区将策划组织130多个活动,涵盖非遗展演、民俗体验、夜游巡游、特色展陈和年货市集等丰富内容。
未来展望
首个“非遗春节”的到来,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创新实践。它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完美融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非遗文化的不断推广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春节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期待并参与这场文化消费的狂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