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陈君石教你经济条件下吃出健康
院士陈君石教你经济条件下吃出健康
“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也能实现营养均衡。”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的这番话,为低收入家庭带来了希望。在当前社会中,营养不良和饮食不均衡的问题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较为普遍。然而,通过科学的膳食规划和合理的食物选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饮食带来的益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中国人健康饮食的重要文件,其核心推荐包括: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推荐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必需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但摄入过多也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政府和社会的营养改善项目
为了改善低收入家庭的营养状况,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了多项营养改善项目。例如,自2012年起,我国在10个省(区、市)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100个县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免费向6至24月龄的婴幼儿每天发放一个营养包。此后,项目实施范围逐步扩大至22个省(区、市)832个县。截至2023年,这一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累计惠及脱贫地区1928万名婴幼儿。在项目持续监测地区,6至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率、生长迟缓率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1.7%、74.3%。
经济实惠的健康饮食方案
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健康饮食?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多样化膳食:尽量在预算内选择多种食材,以获取全面的营养。例如,用豆类、鸡蛋或鸡肉等相对便宜的蛋白质来源替代昂贵的红肉。
优先选择高性价比食物:
- 豆腐和黄豆:提供优质植物蛋白,价格实惠。
- 当季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白菜、苹果等,既新鲜又经济。
- 全谷物:糙米、燕麦等富含纤维,有助于健康。
- 科学搭配:
- 主食与副食结合:全谷物搭配适量肉类和蔬菜。
- 干稀搭配:粥、汤与固体食物相结合,易于消化且饱腹感强。
- 粗细粮搭配:粗粮提供丰富维生素B族和膳食纤维。
减少浪费:合理规划餐食,避免过量购买导致的食物变质浪费。
利用公共资源: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营养改善项目,如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包发放等。
学习基本营养知识:了解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满足身体需求,避免因信息不足而影响健康。
此外,一些地区可能有针对贫困家庭的援助计划,比如免费午餐或食品补助,这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并改善营养状况。
中式轻食:经济实惠的新选择
近年来,中式轻食的兴起为追求健康饮食的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与传统的西式沙拉不同,中式轻食更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同时兼具营养和美味。
中式轻食的特点包括:
- 多样化食材:包含蔬菜、肉类、豆制品等多种食材,营养均衡。
- 合理搭配: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合理比例。
- 经济实惠:相比高端轻食品牌,价格更为亲民。
- 易于坚持:口感好,不易产生厌倦感。
以沙县小吃为例,通过选择去皮鸡腿、豆干等低脂高蛋白食材,搭配蔬菜而非米饭,既能保证营养,又经济实惠。这种模式在年轻群体中广受欢迎,成为健康饮食的新选择。
结语
健康饮食并非富人的专利,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选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营养均衡的饮食。无论是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还是利用政府和社会的营养改善项目,亦或是选择经济实惠的中式轻食,都有助于改善饮食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健康、营养的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