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必打卡:娲皇宫&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邯郸必打卡:娲皇宫&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邯郸,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其中,娲皇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则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抗战岁月。这两个景点是邯郸不可错过的打卡地,让你领略到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娲皇宫:中国最大女娲祭祀圣地
娲皇宫位于河北邯郸涉县,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景区。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 “ 炼石补天,抟土造人 ” 的地方,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组成。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北齐石窟 3 个,北齐摩崖刻经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中国最大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 “ 蓬壶仙境 ” 之美誉。
历史沿革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
旅游攻略
- 门票:70元/人
- 开放时间:8:00-18:00
- 交通:从邯郸站乘坐火车至涉县,再换乘出租车(约20元)或公交(812路至涉县新世纪,再转301路)到达
- 游览路线:补天园→女娲文化园→补天湖→石牌坊→朝元宫→补天广场→女娲塑像→停骖宫→广生宫→吕仙祠→凤仙桥→上山路道→娲皇阁→下山路道→北齐石刻陈列馆→天缘广场→石牌坊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抗战精神的见证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北4公里处的赤岸村中央,是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抗战期间,旧址一直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
建筑布局
旧址由下、上、后三个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四合院和防空洞组成,占地面积为1834.10平方米。下院由正房、西耳房、西厢房和戏台及东厢房等五座建筑物组成,上院即刘邓旧居,位于下院西南角上侧,后院位于上院的西面,与上院相通,防空洞位于后院作战室的后角。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山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对研究当时、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参考价值。
历史沿革
- 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进驻赤岸村,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李雪峰等领导同志均在此居住
- 1946年秋,晋冀鲁豫军区领导机关迁到距武安25公里的冶陶村
- 1947年,中央在旧址召开了整党整风和土地工作会议
- 1979年,成立了“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并将旧址辟为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
- 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体验
- 门票:免费
- 开放时间:8:00-17:30(周一闭馆)
- 交通:从邯郸市区乘公交至涉县,再转乘出租车或当地公交到达
- 特色活动:游客可参与“当一天八路军”体验活动,包括肩挑扁担担水、手推独轮粮车等
这两个景点都是涉县重要的旅游景点,建议游客可以安排一天时间,上午游览娲皇宫,下午参观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感受不一样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