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33年:在历史性的时刻如何做出人生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33年:在历史性的时刻如何做出人生抉择?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1.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36376

1933年1月30日,在柏林的克兰茨勒咖啡馆,一个报童挥舞着《柏林午报》,头版上的巨型字母宣布:“阿道夫·希特勒,总理。”看到这一消息,一直坚定地反希特勒的出版商弗里茨·兰兹霍夫如同受到当头一棒,他把报纸递给50多岁的童话作家凯泽,凯泽却对当天的政治争端不感兴趣,因为接连几个月总理换得太频、太快,“就像一家保龄球俱乐部换了董事会”。兰兹霍夫的同事凯斯滕却感到生活将被彻底改变,他立刻跑到法国领事馆申请了签证,又去银行把能取的钱都取了出来。

这是德国记者乌维·维特施托克在《文学之冬》中描写的一个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德国文人在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后的不同反应:有的感到大难临头,有的低估了危险,有的迅速出逃。我们现在知道,残暴的纳粹接管权力后,一场人间浩劫即将开始,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他们想象不到希特勒将会做出什么。

奥地利作家约瑟夫·罗特是《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作者,还是《法兰克福日报》记者。印度裔学者潘卡·米什拉说:“见多识广的罗特已经警觉到了希特勒掌权会造成的严重的后果,但大部分人都缺乏这样的预见能力。有些人也许惊恐地感觉到了血腥味,但几乎所有德国作家都被迅速变化的局势弄得束手无策。”

维特施托克的《文学之冬》记述了希特勒掌权后一个多月内,1月底到3月中旬,德国纳粹和作家们的每一天中的活动,“日常生活变成了求生之战……在1933年2月,人们的命运已见分晓:谁将性命不保,谁将仓皇出逃,谁又将在罪犯的庇护下飞黄腾达”。


《文学之冬》

德国作家出逃越早,难度越小。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记述了“一战”战壕里的惊骇和死亡,记述了炮火猛攻下整夜煎熬的恐怖,它刺激了所有试图粉饰战争和士兵之死的人,尤其是纳粹分子。1930年,电影《西线无战事》在德国上映时,戈培尔派冲锋队打手进入电影院,扔臭气弹,放白老鼠,威胁甚至殴打观众。幸运的是,《西线无战事》很畅销,让雷马克有了钱,他在瑞士的马焦雷湖畔买了一栋别墅,1月29日他就坐车去了瑞士。

2月14日,65岁的犹太戏剧评论家、德国笔会中心主席阿尔弗雷德·克尔得了流感,高烧39摄氏度,躺在病床上写作,这时一位警官警告他的护照第二天将被吊销,他就无法离开德国了。他一点也没有迟疑,立刻爬起来,稍微收拾了些必需品,拿上护照前往火车站,赶上了一班开往布拉格的火车。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没有钱,没有妻子和两个孩子的陪伴,14年后才再次回到德国。

2月16日,布莱希特在哈登贝格街的公寓里已经没有了安全感,冲锋队随时会破门而入。酒店要求登记身份证,医院却没有义务向警方申报病人,因此成了极好的藏身之所。布莱希特住进了城中心的一家私人诊所。

再往后,随着纳粹的行动,逃离难度加大,德国作家们要展现出特工一样的技能才能成功脱身。2月21日,托马斯·曼的哥哥亨利希·曼踏上了流亡之路。他本来认为希特勒最多只能执政6个月,后来发现自己受到了监视,还有人提醒他,他的护照很快可能会被吊销,他决定逃走,收拾了一个小手提箱前往火车站。他丝毫没有表现出匆忙或逃亡的迹象,只带了一把伞,在火车站买了一张去法兰克福的票,“一个不显眼的目的地,并非边境,即使有人去售票处打探他买票的目的地,也不过是法兰克福而已,很好的伪装”。

2月28日,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开始了他惊险的逃亡过程。他是一位医生,在1929年出版了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被誉为“里程碑式的大都市小说,以大胆的蒙太奇手法写成”。直到2月28日,也就是国会大厦发生火灾后,他在他人的催促下才准备“出去三四个月,直到国家摆脱纳粹”。晚上8点他出门后就被人跟踪,随时有可能被逮捕,他下了火车,跳上另一列正要开走的列车才甩掉了盯梢。在列车上,“看着擦肩而过的城市灯火,他爱这座城市……现在他要离开这里,不知是否还会回来”。他于1933年定居巴黎,战争结束后是首批返回德国的流亡作家中的一员。


电影《西线无战事》(2022)剧照

1933年3月,天气依旧寒冷,纳粹的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国会大厦失火给他们提供了借口之后,他们对左翼作家的镇压开始变得更加凶残。许多文人被抓进临时看守所,那里的看守有时为了取乐,会向漆黑的宿舍盲目开枪。一些人被迫喝下蓖麻油,然后光着屁股蜷在桌子上,被棍棒打到皮开肉绽。

左翼剧作家布莱希特提议,为受威胁的作家组建一支护卫队,找几个强悍的保镖、四五个有格斗经验的人。亨利希·曼不赞同这种做法,他说:“暴力不是作家的明智策略,因为暴力最终会反噬自身。暴力是纳粹的斗争手段;他们可以招募数以万计的冲锋队队员。作家和艺术家的护卫队永远敌不过这样的军事力量。唯一理性的前景是回归文明的政治环境,而不是内战似的街头斗殴。”

纳粹不仅要把作家囚禁起来,还要“缝上他们的舌头”。3月7日,冲锋队队员冲入人民党开的书店,从书架上抢下书,搬到大街上烧掉。此后焚书事件屡见不鲜。4月26日起,大学生把遭禁作家的书籍集中到收集点,有雷马克的,后来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西茨基的。留在德国的埃里希·凯斯特纳站在人行道上,无奈地看着冲锋队把他的书扔到火堆里。

那些选择留在德国的文人,有的勇敢地反纳粹,有的选择了沉默,有的跟纳粹合作。约瑟夫·罗特“对于纳粹的事,不愿遮遮掩掩,无论如何都要与他们作战,即便知道这只是螳臂当车。他以纸笔为武器,在必死的坚定信念中投入了战斗”。他于1939年于巴黎病逝。

卡尔达·胡赫著有历史小说《三十年战争》,是首位入选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的女性。纳粹掌权后,已经69岁的她公开拒绝了纳粹的讨好,在亨利希·曼被开除后,她主动辞职,从柏林退隐到海德堡,但继续捍卫公民自由和人道尊严,“可惜,学院内外几乎都没有能与她旗鼓相当的战友。对她来说,内心流亡的孤独岁月已经开始”。她在战争中活了下来,之后重新开始职业生涯,而且活到了足以发现她的早期作品已经被遗忘的年纪。

恩斯特·乌德特曾经特别风光,他是德军轰炸机飞行员,“有着斗牛士的风度,优雅、高傲”,曾经在全欧洲和美国表演飞行特技。1932年1月28日,他恳请朋友们尽快离开德国,永远别回来。他自己之所以不走,因为飞行是他的全部。三个月后,他加入了纳粹党,在德国航空部里混得风生水起,但后来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失败,赫尔曼·戈林把责任都推到他头上,他在公寓里开枪自杀。

1933年1月30 日,希特勒(中)就任德国总理的当天,与副手鲁道夫·赫斯 (右) 一起走进柏林国会大厦

维特施托克想用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来说明,“从希特勒上台到废除所有重要公民权利的《保护人民和国家的总统法令》颁布,相隔四个星期零两天,只需不到两个月,就能让一个法治国家陷入肆无忌惮的暴政。只需一段年假的时间,民主就能被摧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