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雯:让唢呐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
刘雯雯:让唢呐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
2024年10月,在中法交流活动上,一曲长达一分钟的《百鸟朝凤》让法国观众为之折服。演奏者正是中国首位唢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刘雯雯。这位90后唢呐演奏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精神,正在将这门传统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从唢呐世家到国际舞台
刘雯雯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唢呐世家,她的父亲是鲁西南小铜唢呐第七代传人,母亲则是唢呐咔戏第十二代传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刘雯雯从小就与唢呐结下了不解之缘。4岁时,她便开始跟随父母学习唢呐,每天清晨4点半就要起床练习。8岁时,她已经能够跟随母亲前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师从名师学习唢呐演奏。
2017年,刘雯雯作为新年交响音乐会特邀独奏家,登上了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中央,演奏了经典曲目《百鸟朝凤》。这一演出不仅展示了她的精湛技艺,也让她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此后,她继续在音乐道路上深耕细作,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传承:抢救非遗曲目,培养新一代传人
作为非遗传承人,刘雯雯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不仅在舞台上展示唢呐艺术,更致力于将其传承下去。2020年,在恩师刘英的鼓励下,刘雯雯决定报考唢呐专业博士。这个学位此前从未有人考取过,而唢呐考试要求要吹满60分钟,对肺活量、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为此,刘雯雯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甚至练出了腹肌。
作为第一个唢呐博士,刘雯雯给自己设定了三个人生关键词:传承、传播和传授。她系统整理家乡山东鲁西南的唢呐文化,抢救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曲牌。同时,她还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世界各地传播唢呐艺术。
创新:让唢呐融入当代音乐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刘雯雯也在不断探索唢呐艺术的创新之路。她尝试将唢呐与交响乐、爵士乐等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独特的音乐作品。在《谭盾2023新年音乐会》上,她不仅演奏了传统唢呐,还尝试了筚篥这一传统乐器,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音乐体验。
刘雯雯认为,唢呐的生命力不只在田间地头,它应该走上更大的舞台。她创作的管弦乐队版《百鸟朝凤》和唢呐协奏曲《麒麟颂》,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展现了她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上的卓越才华。2024年6月,她参加了《2024影视音乐盛典》,与陆轶文、韩妍、陈泓璇共同表演了武侠电影交响联奏《江湖琴韵》,再次展现了唢呐艺术的无限可能。
未来:让唢呐走向世界
面对唢呐艺术在当代社会面临的困境,刘雯雯选择用行动去改变。她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唢呐的魅力,还通过教学和创作,为这门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了唢呐,还在探索将电子乐、爵士乐等融入唢呐。
新年伊始,刘雯雯又开始忙碌起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朴实无华的唢呐找到更多知音。她乐此不疲地在世界各地演出,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这门独特的东方艺术。
刘雯雯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艺术追求之路,更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而刘雯雯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