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预制菜: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其中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一政策导向,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预制菜产业:农业产业链的“链主”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更带动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升级。
一方面,预制菜产业对原料的需求,推动了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为了满足预制菜企业对原料品质、规格的统一要求,农户需要按照标准化的种植、养殖规范进行生产。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也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预制菜产业促进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农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而预制菜产业则将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农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首先,通过农产品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过去,农民只能依靠出售初级农产品获得收入,而现在,通过预制菜产业,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价值大幅提升,农民也能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
其次,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预制菜企业的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些新增的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最后,预制菜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往往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而预制菜产业则通过科技手段和市场导向,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为农民带来了更稳定的收入。
实践探索:从政策支持到企业创新
各地在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山东、广东等地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例如,广东出台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这是国内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山东省则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企业最高给予200万元奖补。
上海金山区通过成立产业联盟、推进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全市首个预制菜产业联盟,成员覆盖农产品种植、预制菜生产、食品包装等8个领域的87家企业和单位。同时,该局还积极推动预制菜产业标准化建设,帮助区内企业申报预制菜国家行业标准。
企业层面的创新也在不断涌现。例如,上海财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金财鱼”预制菜产品,通过与盒马鲜生、锦江集团等优质运营商合作,供应了全市近80%的品牌酸菜鱼馆。上海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与安徽台家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填补了自身在某些预制菜产品上的研发空白。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不仅顺应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径。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产业的不断创新,预制菜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