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科研传承与未来展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科研传承与未来展望

引用
中国科学院
9
来源
1.
https://scbg.cas.cn/gy/
2.
https://www.stdaily.com/cehua/July12thg/fmxw.shtml
3.
https://lssf.cas.cn/lssf/zgxnyssw/xwdt/202405/t20240506_4586446.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8E%E5%8D%97%E5%9B%BD%E5%AE%B6%E6%A4%8D%E7%89%A9%E5%9B%AD
5.
https://www.scbg.ac.cn/kp/202403/t20240322_7048305.html
6.
https://www.chnbg.cn/history_culture.html
7.
https://www.scbg.ac.cn/
8.
http://www.news.cn/mrdx/2024-07/16/c_1310781780.htm
9.
https://www.gz.gov.cn/zlgz/gzly/wzgz/ylgy/content/post_9500440.html

华南国家植物园,这座被誉为“中国南方绿宝石”的园林瑰宝,承载着近一个世纪的科研与科普使命。它不仅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也是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保育的重要基地。从1929年的一颗科研种子,到如今的国家植物园,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植物学研究的崛起之路。

01

历史沿革:近百年科研传承

1929年12月4日,国立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前身诞生。首任所长陈焕镛院士,这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为植物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30年4月,研究所定名为农林植物研究所,开始了其植物学研究的征程。

1954年5月1日,研究所从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划出,改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正式归属中国科学院领导。两年后的1956年12月2日,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成立,广州龙眼洞火炉山成为主园区所在地,同时接管肇庆高要鼎湖山林场,设立鼎湖山树木园。

1959年9月28日,华南植物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众了解植物科学的窗口。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实施“两所三园”战略调整,华南植物研究所改制为华南植物园。2003年10月16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同年7月11日正式挂牌,开启了其作为国家级植物园的新篇章。

02

园区特色:岭南园林的典范

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广州园区和肇庆鼎湖山园区组成,总面积达1557公顷。广州园区占地4237亩,建有展览温室群景区、龙洞琪林景区、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17502种(含种下分类单元)。

其中,龙洞琪林景区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由棕榈园和孑遗植物区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景区的东边水榭将现代主义建筑与岭南庭园相融合,是知名风景园林师唐振缁和著名建筑师郑祖良合作的作品。1986年,龙洞琪林入选为羊城八景。

肇庆鼎湖山园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约1133公顷,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园区内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有高等植物2291种,其中就地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1778种、引种栽培植物513种。

03

科研成就:全球领先的植物学研究机构

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植物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自1954年隶属中科院以来(截至2022年底数据),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广州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东植被》《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研究》《中国景观植物》《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等专著500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5300多篇,包括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以第一单位身份发表论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20多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研究成果于2000年和2006年两次荣获“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授权专利460多件,软件著作权40多件;1988年以来获品种权/审定/国际登录的新品种260多个。

04

科普教育:传播植物知识的摇篮

华南国家植物园历来重视科普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注重知识传播与公众科学教育,1997年与广东省科协共建全国第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植物学科学普及基地”,开创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先河;建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科研科普基地”等36个科普基地;2002年建成我国第一条自然教育径“蒲岗自然教育径”;常年开设琪林科学讲坛、高端科学资源科普课程以及“博物四季”“自然课堂”“押花艺术”“自然观察”“植物科学”“自然笔记”6大系列科普教育课程,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大型科普活动与主题花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先进单位、十佳广东省科普基地、广州市最受市民欢迎的科普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基地等称号,2019年和2022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植物园。鼎湖山保护区建有“看见鼎湖山”主题展览室、自然教育径及黄花大苞姜3D模型等科教设施,开设“自然森林”和“小小公民科学家”等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

05

未来发展:引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聚焦国家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迁地保护国家的战略生物资源植物、本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以及有重要价值的经济植物等。同时,将提升科普教育功能,实现“走出园、融入城”的美好愿景,让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推动建成市民“身边的全域性植物公园”。

作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继续秉持“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建园理念,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为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