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信息技术助力手术机器人成本降低:从“奢侈品”到普惠医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信息技术助力手术机器人成本降低:从“奢侈品”到普惠医疗

引用
新浪网
8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6-14/doc-inaytfux5882613.s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15/doc-ineezwyx7774022.shtml
3.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426/herald/8b9e5c61e1d95a5d887e6d42e7fea358.html
4.
https://www.phirda.com/artilce_37075.html?module=trackingCodeGenerator
5.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501
6.
https://www.tisi.org/30837/
7.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17dcc1719671f6d76b910deeb3dad80d
8.
http://www.news.cn/tech/20240326/704492b01e2e487facf213ea9ddc17ce/c.html

2000万元一台的采购价格,两三万元的开机费,再加上八九千元的手术费——这正是当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使用现状。高昂的成本,不仅让患者望而却步,也让许多医院在引进时犹豫不决。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本土化生产的推进,这一状况正在悄然改变。

01

本土化生产:优化供应链,降低制造成本

2024年6月,直观复星在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区启用总部产业基地,这是美国直观医疗在亚太地区最大的集研发、生产和培训一体化基地。该基地总投资约7亿元,聚焦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及Ion机器人辅助控制支气管镜导航系统的部分配件生产。

“新总部基地启用初期将聚焦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及Ion机器人辅助控制支气管镜导航系统部分配件的生产,产能首先满足国内需求,进而辐射全球。”直观复星CEO潘小峰表示。据悉,Ion系统使用的部分活检针已经完全国产化,现有产能可满足全球70%的市场需求。

本土化生产带来的不仅仅是供应链的优化,更重要的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对于中国基地而言,我们希望是能够利用中国的供应链和中国制造的优势,把达芬奇机器人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使得我们这个基地有全球竞争力。”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

02

技术创新:国产企业的突破与竞争

面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垄断,国产企业纷纷加入竞争行列。2021年被视为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元年,多家企业的产品陆续获批上市:

  • 2021年10月,威高“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 2022年1月,微创手术机器人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获批
  • 2022年2月,思哲睿的康多机器人® SR1000获批并完成适应证变更
  • 2022年12月,精锋的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获批
  • 2023年,术锐和精锋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相继获批

截至2024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总装机量约为411台,而美国市场在2023年的总装机量已经达到5111台。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国产企业正在加速追赶。据统计,2023年达芬奇国内中标量为36台,上海微创中标11台,精锋中标5台,康多中标5台。

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成本结构。复健资本联席CEO汪曜表示:“随着医保的介入、对机器人手术收费进行规范,加上本土厂商一家接一家获批竞争加剧,意味着未来手术机器人必须要有更好的经济性,企业要把产品的性价比做得更好。”

03

政策支持:医保覆盖与配置证松绑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手术机器人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手术机器人由甲类大型医用设备调整至乙类,审批流程和周期大幅缩短。根据《“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总规划数为819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559台,相比“十三五”期间的225台,增长近150%。

医保政策也开始逐步覆盖手术机器人相关费用。虽然目前各地标准不同,但总体趋势是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患者负担。

04

未来展望:成本持续下降,普及率大幅提升

随着技术进步、规模效应显现以及政策支持,手术机器人的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吴以芳表示:“能够看到有那么多的手术机器人上市,我觉得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体现了我们国家创新研发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并且这些产品上市之后,对于拓展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未来,手术机器人的设备及手术价格都会更加亲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709.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9%。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不仅吸引了国际巨头的布局,也激发了国产企业的创新活力。

尽管目前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成本降低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未来,手术机器人将不再是少数医院的“奢侈品”,而是有望成为更多医疗机构的标配,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