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春晚分会场看《无锡景》: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春晚分会场看《无锡景》: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6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5/02/02/ARTIMuBKFfpvo36I9XdvNeY1250202.shtml
2.
http://www.js.gov.cn/art/2025/1/29/art_33718_11482480.html
3.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9f0d7be4b079b6f8b5f0f2.html
4.
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852764
5.
https://www.wuxi.gov.cn/doc/2025/01/30/4489461.shtml
6.
https://www.wuxi.gov.cn/doc/2025/01/29/4489104.shtml

“我们有一段情,唱给祖国听。”在2025年央视春晚江苏无锡分会场,一首改编填词的江南小调《无锡景·家国情》惊艳亮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这场以水为媒的演出,不仅展现了无锡的自然人文美景,更诠释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传承。

01

百年小调,江南文化的瑰宝

《无锡景》作为江南小调的代表作,自诞生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最初并无固定歌词,演唱者可自由发挥。1934年,无锡籍演员王美玉首次将其固定化,并以滩簧唱法演绎,为《无锡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创新演绎,传统艺术的新生

在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一袭红衣的演员倪妮乘着古老的摇橹船缓缓而来,以苏州评弹的演唱方式,将这首百年小调重新演绎。节目中,顾恺之、徐霞客等历史名人“穿越”而来,与现代无锡人共同唱响《新无锡景》,展现了江南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巧妙地将传统评弹艺术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在清名桥、南长街、鼋头渚等标志性景点的映衬下,二胡、琵琶、口琴等传统乐器与交响乐交相辉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创新演绎方式,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03

文化交融,南北艺术的对话

《无锡景》的曲调源自北方的“侉侉调”,最早从山东一带沿大运河流传而来。这种南北文化的交融,正是江南文化魅力所在。在春晚的演出中,这种文化交融得到了充分体现:上海评弹团的演员用苏州弹词方式演唱,展现了长三角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而惠山泥人、精微绣、紫砂等无锡非遗的融入,更增添了节目的文化内涵。

04

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永恒命题

《无锡景》的成功“出圈”,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正如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新伯所说,曲艺和评弹需要更多的认同与支持,期待涌现出更多“出圈”作品,以延续江南文化的光辉。

在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无锡景》的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无锡景》这样的优秀作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