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VS扑克:谁是投资界的王者?
麻将VS扑克:谁是投资界的王者?
在投资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打麻将和玩扑克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培养投资思维的绝佳工具。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就曾说过,从不同学科乃至生活中各处来思考投资都是有益的。那么,麻将和扑克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游戏,究竟如何影响着投资界的决策呢?
两种游戏,两种思维模式
麻将和扑克各有其独特的策略体系。麻将讲究“全局观”,玩家需要时刻关注牌局的整体走势,预测对手的出牌意图,同时还要根据手中的牌制定攻防策略。这种游戏强调的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正如一位投资大佬所说:“麻将教会我们,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限的线索做出最优决策。”
相比之下,扑克更注重概率计算和心理博弈。玩家需要根据手中的牌和对手的下注行为,快速计算出胜率,并据此做出加注、跟注或弃牌的决定。这种游戏培养的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能力,以及对风险的精准把控。
格栅理论:连接游戏与投资的桥梁
查理·芒格提出的“格栅理论”为我们将游戏思维应用到投资中提供了理论基础。格栅理论主张,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全面的观察世界框架。芒格认为,如果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样做出的投资决策会更正确。
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投资中,我们可以将麻将和扑克视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型:
麻将思维模型教会我们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限的线索做出最优决策。这在投资中表现为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对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
扑克思维模型则强调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以及对风险的精准把控。这在投资中体现为对概率的计算、对风险收益比的评估,以及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
两种游戏思维在投资中的差异
麻将和扑克在变量和随机性上的区别,直接影响了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概率判断。
麻将的随机性较低,每局游戏的牌数固定,玩家可以通过记忆和推理预测牌局走势。这与某些投资领域(如价值投资)有相似之处,投资者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寻找被低估的投资标的。
而扑克的随机性较高,每局游戏的牌面组合几乎无限,玩家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这更像是一些高风险投资领域(如高频交易),投资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市场波动做出反应,同时还要考虑到对手的策略。
实战案例:游戏思维在投资中的运用
以王慧文创立光年之外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扑克思维在投资中的具体应用。在面对AI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时,投资人们采用了类似于扑克中的“跟注”策略——通过组团投资(Club Deal)的方式分散风险,同时保留了在后续轮次中加注的可能性。这种策略既体现了对风险的把控,又不失对机遇的把握。
而麻将思维则更多地体现在长期投资决策中。例如,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时,就运用了类似于麻将中的“做大牌”策略。他看准了可口可乐作为全球品牌的长期价值,选择长期持有,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结语:游戏思维助力投资决策
麻将和扑克,一个强调全局观和策略性,一个注重概率计算和风险管理,两者在投资决策中各有其独特价值。通过将这些游戏思维整合到投资决策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选择。
正如芒格所说:“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种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显然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