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后,阆中古城如何守护这份文化瑰宝?
春节申遗成功后,阆中古城如何守护这份文化瑰宝?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而在四川阆中这座千年古城,春节文化正以独特的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阆中: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阆中,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历算学家落下闳的家乡。正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主持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天文历法——《太初历》,确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第一天,首次恒定“新年”,即现代意义的“春节”。因此,落下闳被誉为“春节老人”,阆中也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42天的春节文化盛宴
2025年的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从腊月初八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长达42天。
活动以“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为主题,分为“迎春来、踏春去、抱春归”三大系列,包括舞龙舞狮展演、“阆苑传奇”沉浸式演艺、迎春灯会大乐园、春节大庙会、春节民俗社会实践、齐聚古城过大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游百病暨闭幕式等13项子活动。
创新演绎传统民俗
在阆中古城,游客可以领略到最地道的春节民俗。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到小年的扫尘,再到除夕夜的守岁,整个春节的习俗在这里都能找到。
“春倌说春”是阆中独特的民间传统说唱艺术。每到春节,“春倌”便着红色“官服”,戴红色“官帽”,手上拿着一个执春牛小木雕、一根孝春棒,挨家挨户“说春”“报春”。
老观镇的“亮花鞋”更是别具特色。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二月初二,当地妇女们会穿上自己制作的花鞋,通过抬脚、举步、伸腿等动作,展示自己的女红技艺。
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春节文化,阆中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大型文旅演艺作品《阆苑传奇》运用前沿演艺科技手段,通过“母子剧”演艺模式,展现阆苑仙境与华胥之绝世美艳,张飞护佑阆中之英勇无敌,李淳风、袁天罡与阆中古城的难解情缘,状元与织女的凄美爱情,落下闳恒定春节的卓越贡献。
在南津关古镇,《蜀道盛世》用“一步一景一歌一舞”的表演形式,展现阆中蜀道的奇丽惊险。在华光楼码头,《客来阆中》则还原了诗人杜甫游历寓居阆中的历史场景。
优惠政策吸引游客
春节期间,阆中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月7日起至2月13日,海外华人、外籍游客、全国高校大学生、落地阆中古城机场的游客等凭相关证件,可免票游览阆中古城景区和天宫院景区;身着正式汉服的游客可享受半价优惠,同时在多个旅游平台推出景区门票特价秒杀活动。
结语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的节日。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阆中古城正以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世界感受中国春节的魅力。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对话,共同谱写出一曲春节文化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