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余杭油纸伞:从传统工艺到国际设计的华丽转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余杭油纸伞:从传统工艺到国际设计的华丽转身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382973741690264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UQACFL05198DT6.html
3.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59994
4.
http://www.jpchinapress.com/static/content/WH/2024-03-22/1220677793953651121.html
5.
https://www.0571ci.gov.cn/article.php?n_id=18895
6.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5d6dc02468c14476ba12ecf13366d569!!wm_id=10028205b16f4e959ba0538ab2795f73
7.
http://www.hubeizx.cn/teach/11248.html
8.
https://hznews.hangzhou.com.cn/wenti/content/2024-09/15/content_8788046.htm
9.
https://www.cst123.cn/ns/1015653615030763520
10.
https://m.toutiao.com/article/6721633510576095747/

2016年,一把名为“米蓝”的油纸伞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上大放异彩,这把直径3米的巨型油纸伞,融合了东西方设计理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国际评委和观众。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展示,更标志着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突破。

“米蓝”油纸伞的诞生,源于一次跨文化的艺术碰撞。2014年,意大利设计师克里斯来到中国浙江余杭区西坞村,向当地油纸伞大师刘有泉学习传统制伞工艺。在学习过程中,克里斯与合作伙伴张雷夫妇尝试将油纸伞的“湿糊”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一把名为“飘”的纸椅。这把纸椅在2012年米兰设计周上获得全场最高奖,也让余杭油纸伞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米蓝”油纸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保留了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同时在设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伞面采用中国传统桃花纸,经过柿子漆处理,既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增强了耐用性。伞骨结构经过优化,更加轻便牢固,一个人就能轻松撑开。最特别的是,它的色彩和花样融入了现代审美,呈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美感。

余杭油纸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它曾是杭州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有渔船伞、文明伞、大红伞等多个品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油纸伞逐渐被现代钢骨伞所取代,到了1977年,油纸伞甚至完全停产,这项传统工艺也濒临失传。

转机出现在2006年。当时63岁的刘有泉老人决定重启油纸伞制作工艺。他通过媒体发出寻找制伞师傅的倡议,成功召集了房金泉、陈月祥等几位年近古稀的老手艺人。他们一起重新摸索出72道传统制伞工艺,让余杭油纸伞重现生机。

如今,在刘有泉的孙子刘伟学的带领下,余杭油纸伞不仅在国内市场焕发新生,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成立了“纸伞之家”设计工作室,开发出一系列油纸伞衍生品,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余杭油纸伞还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米兰设计周等国际展览,被拜占庭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余杭油纸伞的成功,不仅是传统工艺的复兴,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所说:“非遗是传统文化,更是生活方式,涵盖衣食住行、娱乐信仰,世代传承、‘日用而不觉’,润物无声地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