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以生态保护赢得国际赞誉的中国样本
千岛湖:以生态保护赢得国际赞誉的中国样本
2024年11月底,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外国记者走进杭州千岛湖景区,参加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环球网联合主办的“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当他们登上湖心岛屿,俯瞰碧绿的湖水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时,无不为眼前的美景所折服。吉尔吉斯斯坦NEWS.KG的记者Aiperi Temirova感叹道:“千岛湖的人们对生态保护的用心以及这种保护对社区的积极影响令我印象深刻。”
千岛湖,这颗镶嵌在浙西群山中的明珠,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以其卓越的生态保护成就赢得了国际赞誉。作为一个人工湖泊,千岛湖自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蓄水以来,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如今,它不仅是一处5A级旅游景区,更成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科学保护,守护一湖碧水
千岛湖的生态保护成就,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持续的努力。为了保护这一湖碧水,杭州市创新性地建立了特别生态功能区,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确立了“出境断面始终Ⅰ类、生态环境全国一流、全市第一”的生态保护目标。
在污染治理方面,千岛湖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沿湖1210个人工湿地和各类生态缓冲带,有效拦截了陆域污染物。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防治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减少了入湖污染负荷。据统计,千岛湖的水质已从2009年的Ⅱ类提升至2022年的Ⅰ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显著降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8.9,达到贫营养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生态屏障
千岛湖不仅是人类的乐园,更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107种鱼类,其中98种为土著鱼类。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水生生物,千岛湖建立了世界浮游生物观测站,这是中国第二个此类观测站。通过全息影像技术,观测站生动展示了浮游生物的种类、习性及其与水生态系统的关系,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水下微观世界的窗口。
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千岛湖的生态保护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保水渔业”和“生态浮岛”等措施,千岛湖不仅提升了水质,还保障了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同时,千岛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每年吸引200万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
千岛湖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正如港中旅(安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键所说:“和乐山谷的开发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所有建筑设计均采用环保技术以降低环境影响。道路、步道设计也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避免破坏当地特色的茶山、竹林和水源,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
千岛湖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与能力,也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未来,千岛湖将继续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前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