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神秘岩画与千年古道的文化密码
连云港:神秘岩画与千年古道的文化密码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有一处被誉为“东方天书”的神秘遗迹——将军崖岩画。这组刻在石头上的古老图案,不仅是中国最著名的岩画之一,更是一本记录着5000年前先民生活的“无字天书”。
将军崖岩画分布在五个地点,总面积不大,但其内容和形式却与国内其他岩画有着显著差异。据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最新研究,这些岩画很可能属于农耕时代的产物,年代早于青铜时代。
岩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形似“小孩揪的气球”的人面像。这些图案通常带有一根长长的线条,象征着人们对上天的祈求。在第一地点,还可以看到类似生长草丛的植物图案,这表明当时的先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并对丰收怀有强烈的期盼。
除了人面像,岩画中还出现了农作物的图案,这反映了人类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种植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如果说将军崖岩画记录了连云港的史前文明,那么塔山古道和孔望山游步道则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塔山古道始建于公元1191年(宋代),距今已有830多年的历史。这条长约450米、宽2.6米的古道,连接着古城海州和名城板浦,是古代北方人进入南方城市的重要通道。古道东侧摩崖上的《新设山路记》石碑,记载了金人与海州人民开山筑路的艰辛历程。
孔望山游步道的历史更为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条长达1.5公里的步道,位于海州区盐河南路的孔望山景区。沿着步道前行,两旁遍布历代名人的题刻,字体涵盖真、草、隶、篆等多种风格,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更值得一提的是,孔望山游步道旁的东汉佛教摩崖造像,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不仅体现了连云港在古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2024年,塔山古道和孔望山游步道双双入选“最受欢迎古道”名单,这不仅是对它们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意义的肯定。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连云港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古老的道路上,或凝视着那些神秘的岩画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先民的智慧。它们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让我们得以一窥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连云港,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更启迪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