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富贵,无相忘”:从历史典故到现代启示
“苟富贵,无相忘”:从历史典故到现代启示
“苟富贵,无相忘”这句流传千古的誓言,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年轻时与人佣耕时,面对着残酷的现实,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不断积累,他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振聋发聩的质问,彻底点燃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索。然而,当陈胜真的登上王座,却背弃了当初的承诺,最终导致了起义的瓦解。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这句誓言时,不禁要问: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坚守这份初心?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同时,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在困境中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财富与道德的博弈
在当今社会,财富、权利、地位的传承往往趋于递减,而知识、文化、信仰的传承则显现出鲜明的叠加效应。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中财富与道德的博弈。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为个人铺就了多元选择与广阔发展的道路。然而,当财富跨越代际传递时,其光芒却常显黯淡。后代生于富贵,往往缺失先辈那份筚路蓝缕的坚韧与拼搏,易陷安逸,致财富非增反耗。另一方面,知识、文化、信仰的传承则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知识领域,从古代文明的微光到现代科学的璀璨,每一代都在前人基础上攀登新的高峰。
现代人的选择
面对财富与道德的博弈,现代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忘本,不忘记社会责任;有人却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曾经的承诺。
重庆江津华能珞璜电厂的碳排放管理员吴朝辉,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进电厂工作35年,对煤电的一整套流程烂熟于心。为了管理好火电企业的碳资产,他需要掌握不同产品的工艺流程、用能情况,也要熟悉行业碳排放标准、政策法规等。自2022年入行以来,他已经历10余次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争取成为“精算师”,强化职业竞争力。
东宋村党支部书记丁开军,参加2024年垦利区高素质农民培训特色产业带头人培训班,凭着一股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劲头,以抓党建、聚民心、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创建合作社,发展特色手工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他领办的合作社采用村民自愿入股、村集体占股的方式运营,走“互利共赢,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免费为有意向开展草编加工的村、社区提供技术培训和加工订单,让群众学会技术就能挣钱。合作社带领群众每人每天可增收50至100元,最高可达200元,年人均增收15000元,最高达17313元。
如何践行“勿相忘”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勿相忘”的精神?这需要我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首先,我们要珍惜那些在困难时期陪伴我们的亲人朋友。他们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毕生心血;他们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他们也可能是我们的同事,在工作中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
其次,我们要保持人格和经济独立。不要因为追求财富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真正的成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够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最后,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当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不要吝啬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苟富贵,无相忘”的承诺。
结语
“苟富贵,无相忘”这句古老的誓言,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依然在现代社会中熠熠生辉。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以史为鉴,以现代人为榜样,努力追求成功的同时,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