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里的酪氨酸真相揭秘!
春笋里的酪氨酸真相揭秘!
春笋被誉为“春季第一鲜”,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让它成为春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然而,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春笋在储存或加工后,表面往往会析出一层白色的物质。这层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呢?它安全吗?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酪氨酸:春笋中的神秘结晶
这层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就是酪氨酸。酪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分子量为181.19,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在春笋中,酪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当春笋经过长时间的储存或加工时,其中的酪氨酸就会逐渐结晶析出,形成我们看到的白色物质。
那么,这种结晶对人体有害吗?答案令人惊喜:这种结晶不仅无毒无害,而且对人体有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为酪氨酸补充剂总体上是安全的。健康状态下,即使食物中没有酪氨酸,身体一般也不会缺乏,因为酪氨酸可以在体内合成,也广泛存在于食物中。
春笋的营养密码
春笋不仅富含酪氨酸,其整体营养价值也相当可观。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春笋中含有2.8克不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同时,它的热量低至25千卡/100克,是减肥人士的理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春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因此,在烹饪前需要进行焯水处理,或者在烹饪时加些醋,以降低草酸含量。此外,由于春笋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如何挑选和食用春笋
选购春笋时,应选择外观嫩黄色为主、无异味的新鲜春笋,避免购买暗褐色或者有异味的可能变质的春笋。为了让春笋保持新鲜,采购的春笋建议放入浓盐水中浸泡保存,或在笋上涂抹食盐并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产生变质。
新鲜的春笋可以采用多种烹饪方式,如炒、炖、煮、焖或煨等。为了保证食用的安全性和口感,建议将新鲜春笋剥皮切片后,放到锅里煮开15分钟左右,捞起于清水中浸泡,每三四个小时更换一次清水,较薄的笋片一天左右即可加工食用,较厚的笋片一般需要两天时间。
享受春笋,享受健康
春笋虽好,但也要适量食用。建议每天食用量不超过500克,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要谨慎食用。而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春笋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帮助控制体重,是春季餐桌上的一道健康美味。
所以,当你再次看到春笋表面的白色物质时,不必担心,这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营养。放心享用这道春季的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