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版权之争:蓝弧VS圆谷,谁是正统?
奥特曼版权之争:蓝弧VS圆谷,谁是正统?
近日,动画电影《钢铁飞龙之奥特曼崛起》的上映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版权之争。蓝弧动画被日本圆谷公司指控侵犯奥特曼形象版权,这场纠纷不仅牵扯到两家公司,更折射出一个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版权争议。
48年的版权纷争
这场争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76年。当时,圆谷公司的创始人圆谷英二已经去世,其子圆谷皋接管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圆谷皋与泰国导演辛波特·桑登猜达成了一项协议,将包括《奥特Q》至《泰罗奥特曼》在内的9部作品在日本以外的全球著作权转让给辛波特。这份被称为“1976年合同”的文件,成为了日后纷争的导火索。
蓝弧动画的“奥特曼”之路
2017年,蓝弧动画基于UM公司的授权,推出了动画电影《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然而,这部电影却引发了圆谷公司的强烈反应。圆谷公司认为蓝弧动画未经其授权,擅自使用奥特曼形象,构成侵权。随后,圆谷公司向中国法院提起诉讼。
法槌定音:中国法院的判决
2024年9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就圆谷公司诉蓝弧动画等公司著作权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定,蓝弧动画等公司在《钢铁飞龙之奥特曼崛起》中使用奥特曼形象的行为,侵犯了圆谷公司对初代奥特曼形象和杰克奥特曼形象美术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法院判决蓝弧动画等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圆谷公司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合理开支100万元。这一判决不仅明确了侵权事实,也通过高额赔偿彰显了法律的严肃性。
版权争议下的奥特曼IP
这场持续了48年的版权争议,对奥特曼IP的全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市场,由于版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奥特曼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一直受到困扰。新创华文化和奇奥天尊两家公司分别代表圆谷公司和UM公司,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导致市场混乱。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份1976年的合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认定。在日本和中国,法院倾向于认定合同有效;而在泰国和美国,合同则被认定为伪造。这种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版权归属的复杂性。
这场版权之争不仅考验着各方的法律智慧,也影响着奥特曼这一经典IP的未来发展。对于广大奥特曼粉丝而言,他们更期待的是这场纷争能够早日尘埃落定,让奥特曼能够以更清晰的版权归属,继续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