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会展城:绿色生态建设的典范
悦来会展城:绿色生态建设的典范
作为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悦来会展城在绿色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海绵城市系统、再生水厂以及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项目,悦来会展城不仅实现了雨水有效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还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独特的生态基底与栖息地保护
悦来会展城位于重庆“两江四岸”嘉陵江上游段,面积18.67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住建部首批生态示范城区。该片区拥有嘉陵江进入长江以前中心城区关键的自然江湾区域,具备“一江两河两溪”的优势生态基底,是“两江四岸”极其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关键“纽带”。
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自然基底受到的压缩,悦来会展城启动了栖息地生态保护性方案研究项目。该项目由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可持续景观技术实验室、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担,对规划区内生境资源进行为期一年的调研监测分析,勘查植被、鸟类、崖壁、水域、海绵生境五大资源数据,识别现状资源条件与问题。
基于监测数据,项目团队采用地理网格取样,对49个城市绿地生境样点、24个干湿塘海绵生境样点的植被和鸟类资源进行了四个季节的跟踪监测。通过广义线性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识别本土生境类型与资源分布、植被群落特征与现状问题、生境鸟类多样性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海绵城市系统的创新实践
悦来会展城的海绵城市系统建设,充分体现了“微改造+低干扰+精细化”的技术路线。项目团队对现状待优化生境进行精准定位,充分依据现状资源条件、问题,提出微改造措施,控制成本与优化生境规模。
在“低干扰”层面,依据生境质量评估分级,对不同等级的栖息地严格控制干预强度,建立生境保护景观屏障,构建低干预、隐蔽的观鸟路径与设施。在“精细化”指引层面,对每处栖息地提出详细优化技术指引方案,明确了待优化生境的位置、规模、目标优化类型等,给出具体的生境设计模式详图。
再生水厂与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
悦来会展城的再生水厂项目,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将生活污水转化为可再生水资源,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非饮用用途,有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再生水的循环利用也减少了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悦来会展城建设了集中供能项目,通过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等技术,利用地下水源和江水源进行能量交换,为城市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不仅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也降低了碳排放,助力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绿地覆盖率与生态效益
悦来会展城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通过海绵城市系统和再生水厂等设施,实现了雨水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区域内建设了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效益。
通过这些绿色生态建设举措,悦来会展城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空间。悦来会展城的绿色生态建设经验,为重庆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