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具成幼儿园新宠:《玩具的自由》案例分享
自制玩具成幼儿园新宠:《玩具的自由》案例分享
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玩具的自由》中,一个名叫哈娜桑的日本木偶渴望摆脱被安排的命运,选择追求真正的自由。这首诗不仅是一个关于木偶的故事,更寓意着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呼唤。在幼儿园教育中,“玩具的自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自制玩具,孩子们得以在自由探索中释放天性,发展潜能。
自制玩具:让教育回归本真
在杭州钱江湾幼儿园,一场名为“指尖造艺,妙趣横生”的教玩具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活动现场,益智小货车、玩具屋、泡沫跳跳乐、Mini保龄球等自制教玩具琳琅满目,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其中,一款名为“树洞悄悄话屋”的自制玩具格外引人注目。设计者注意到小班孩子特别喜欢躲在角落里,这种躲藏的行为给了他们安全感。于是,这款树洞悄悄话屋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供孩子们安静地看书,还可以让两个小朋友一起进入树洞说悄悄话,甚至可以让一个幼儿在树洞中,另一个幼儿在树洞外,通过树洞洞口使用传声筒交流。
“我注意到小班孩子特别喜欢躲在角落里,这种躲藏的行为给了他们安全感。于是,我设计了这款树洞悄悄话屋,希望孩子们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设计者分享道。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自制教玩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保育老师们现场进行了演示和讲解。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参与互动,体验其中的乐趣。现场评委们从安全性、教育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美观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为优秀作品颁发了奖项。
方园长表示:“保育老师们的创意和努力令人感动,这些自制教玩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资源,更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将继续支持和鼓励保育老师发挥创造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自制教玩具,不仅提升了保育老师的创新制作能力,促进了保教人员共学、共研、共成长,还让孩子们在快乐和探索中成长,留下童年的美好回忆。
废旧材料变身教玩具:环保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在佛山禅城区的保利和乐稚美天盈幼儿园,一场别开生面的“变废为宝”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家隶属于大型央企保利的新型公办幼儿园,不仅拥有6676㎡的占地面积和4100㎡的户外活动区域,更在教育理念上走在了前列。
走进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废旧轮胎和木板搭建的攀爬架,孩子们在上面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不断。沙池旁,用旧塑料瓶改造的水车缓缓转动,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戏水池边,废旧木材制成的小桥让孩子们体验着平衡的乐趣。
室内同样充满了创意与惊喜。木工坊里,孩子们用废旧木料制作小家具;绘本馆的书架是由旧纸箱改造而成;烹饪室的桌椅则是用回收的木板拼接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改造,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鼓励孩子们参与废旧材料的改造过程,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幼儿园负责人介绍道。
在这家幼儿园,教育与环保完美融合。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实现了“玩具的自由”。
自制玩具:开启幼儿成长新阶段
自制玩具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游戏工具,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强调的是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正如泰戈尔在《玩具的自由》中所表达的那样,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探索中寻找自我,在实践中实现潜能。幼儿园自制玩具,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让我们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制玩具的陪伴下,自由探索,快乐成长,实现属于自己的“玩具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