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家风:宋朝版《庆余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家风:宋朝版《庆余年》

引用
网易
11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M3F62K0541MI2A.html
2.
https://www.sohu.com/a/831968837_121136465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9A00PQN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9A09NAP00
5.
https://www.sohu.com/a/781933249_121948376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7.
https://news.sina.cn/gn/2024-11-29/detail-incxstrx2169476.d.html?vt=4&cid=56261&node_id=56261
8.
https://www.qidian.com/ask/tqbjdgtamamhv
9.
https://xckyy.com/search/-%E6%9D%A8%E4%BA%9A------------.html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30/06/81146093_1124708206.shtml
11.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39286/10.html?p2=109677

苏轼的家庭背景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苏洵、程氏以及苏轼本人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苏轼的父亲苏洵虽早年不喜读书,但在中年后发奋苦读,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而他的母亲程氏则以德治家,教育子女仁慈忠厚。这种优良家风使得苏轼兄弟在官场和文坛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堪称宋朝版的《庆余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01

苏轼的婚姻关系

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段重要的感情,分别是与王弗、王润之和朝云的关系。

王弗是苏轼的原配妻子,眉州青神人,十六岁时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她知书达理,对苏轼的生活和事业给予了极大支持。然而,在结婚十一年后,王弗因病去世,这对苏轼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对王弗深切的思念之情。

王润之是苏轼的继室,王弗的堂妹。她性格温顺、知足惜福,对苏轼的生活和事业给予了极大支持。在王弗去世后,王润之嫁给了苏轼,并陪伴他近三十年,直至1093年去世。她不仅照顾苏轼的日常生活,还在苏轼被贬谪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苏轼在《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写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表达了对王润之的深切悼念。

朝云原是杭州的一名歌女,因家境贫寒而流落风尘。1074年,22岁的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期间,在宴会上遇见了12岁的朝云,并被其清丽脱俗的气质吸引,随后将其收为侍女。起初,朝云并未成为苏轼的妾室,而是作为侍女协助管理家务。直到元丰六年(1083年),她才正式被纳为妾。朝云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善解人意,成为苏轼生活中的重要伴侣。她陪伴苏轼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光,最终随他至惠州并病逝于此。苏轼在《西江月·梅花》中写道:“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以此赞美朝云的品格。

02

苏轼的家庭教育

苏轼的家庭教育深受父母的影响。父亲苏洵虽然早年不喜读书,但在中年后发奋苦读,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他以身作则,教导苏轼兄弟要勤奋好学。苏洵在《名二子说》中写道:“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以此告诫苏轼要内外兼修。

母亲程氏则以德治家,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情操。她常常以历史故事教育苏轼兄弟要仁慈忠厚。据《东坡志林》记载,程氏在教苏轼读书时,曾指着《后汉书·范滂传》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以此激励苏轼要像范滂一样正直勇敢。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苏轼兄弟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而苏辙也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展现了对文学的热爱。

03

苏轼的家风传承

苏轼的家风以俭朴生活为本。据《苏东坡新传》记载,苏轼的祖父苏序“敝衣恶食”,从不穿华贵的衣服,也不吃太精致的食物。这种俭朴的生活方式对苏轼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在文化传承方面,苏轼注重诗书继世。他不仅自己勤奋读书,还鼓励子女努力学习。苏轼在《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中写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还经常与子女讨论诗词文章,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道德教育方面,苏轼注重培养子女的仁爱之心。他常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子女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苏轼在《放生鱼鳖》中写道:“若言养生在却谷,吾欲罪人因有谷。”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苏轼的家风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精神追求却相对匮乏。苏轼的家风告诉我们,一个家庭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拥有良好的家风。正如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苏轼的家风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他一生坎坷,多次遭贬,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这种精神境界的养成,与他良好的家风密不可分。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正是苏轼家风的最好体现。

苏轼的家风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产。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更能使一个家族长盛不衰。正如苏轼在《留侯论》中所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种从容面对人生的态度,正是良好家风的结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