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养生常识
立春养生常识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在这个时节,自然界万物复苏,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开始活跃。然而,初春的气候多变,既需要适应温暖的阳光,又要防范寒冷的侵袭。因此,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立春时节的养生要点。
衣:立春过后还得“捂”
李明吾医生指出,虽然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即回升,通常需要10天至15天的过渡期。如果过早脱掉冬装换上春装,容易在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引发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因此,立春后至少还需要再“捂”10至15天。
食:立春之后多吃辛温
在饮食方面,建议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萝卜等。同时,应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避免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住:多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初春时节,各种致病细菌和病毒开始生长繁殖,为了预防春季疾病的发生,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至关重要。建议每天上午8时左右开窗通风,此时气温较低且空气质量较好。此外,午睡后和晚睡前也应开窗换气。
行:多去郊外走走
立春后,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去郊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调节身心,促进身心健康。
防:防躁动,重视心理保健
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因此每年立春后,心理疾病患者都会有所增多,多为焦虑症、躁狂症等病。
拓展:春季养生小常识
每天坚持多喝水:每天坚持多喝水,能够增强身体系统的循环速度,缓解紧张的身体机能,提升预警能力和能量消耗。其实喝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减肥。如果你每天摄入16盎司的水,一年就能瘦掉5磅。
不要急于减穿衣服: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不要一下子换上夏季的短袖短裤,寒邪伤肺,容易导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于减穿衣服。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彻底大扫除,远离过敏:春天是过敏、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春季大扫除。大扫除尽量选择天气好、空气清洁时进行,扫除前先开窗通风,尽量用湿扫代替干扫,防止室内扬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吸尘器,尤其要彻底清洁床下、沙发下、衣柜等卫生死角,被褥也最好拿到室外晾晒,地毯、窗帘每次换季时都应该清洗。
早上梳头、晚上泡脚:《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就是说,春天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保健防病。
晚睡早起,不可恋床:春季养生在睡眠上要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晚点睡觉指晚上9点以后入睡。早起是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起床,有利于气机的生发,晚点睡不是越晚越好,最好在晚11点前入睡,否则第二天容易双目赤红,容易肝火上升。
晨起提倡宜伸懒腰:之所以提倡晨起宜伸懒腰,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故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若四肢舒睁岈伸腰展个岈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薪、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多晒太阳补钙:春分过后,日照时间渐渐变长。当大地脱去冬天寒冷的外衣,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柔和。此时,我们应该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健康益处。民间素来有“学会晒太阳,胜过吃补药”的说法。最好走出家门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晒。
“躲避”紫外线,注意防晒:一般只有到了炎夏,才会想起紫外线的存在。其实在春季,紫外线就已经开始对皮肤进行伤害。尤其在中午11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紫外线的强度比你料想得要高许多。紫外线很容易促使雀斑的生成,黑色素的沉积。因此防晒很重要。
抵御春困有妙招:“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生活节奏要有规律,不要三天两头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饮食忌过饱,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饱,否则胃过度膨胀,人容易犯困。
多吃甘温之品:中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删甘,以养脾性”。那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的时候,肝气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难呈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保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性温味甘的食物: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食如牛肉、鲫鱼、鲈鱼、黄鳝。
尽量少在外面用餐:在家吃,比外面的食物要干净很多而且又卫生。特别是春季目前所显现的新型禽流感H9N2病毒,最近在外面一定要少吃家禽类的食物,如鸡、鸭等由于来路不明,再加上没有检疫的话,是很容易感染到病毒。
启动身体的引擎: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阳气下降,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起早运动,舒筋活胳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最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去赏花踏青,游山玩水。需要提醒的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最好结伴而行,有慢性病的人和老人进行爬山、骑车等活动时应量力而行,过敏体质的人要做好防护措施。
避开环境的湿气:春季的空气相对较潮湿,而如果长时间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减少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尤其是对湿气敏感的人更要小心。尽量减少雨天外出,不要穿潮湿的衣物等,洗澡后要及时擦干水分,吹干头发。室内要尽量保持干燥,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雾天不宜锻炼:春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中来,但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保持心情舒畅: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因此,春季养生要不怒。
过敏者最好离花粉远点:春天里应尽量少到鲜花盛开的地方,避免接触到花粉。出门最好戴上纱巾,避免接触到柳絮或杨絮。有风的天气出门最好戴口罩,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如有沙尘、浮尘或阴霾天气)最好不要出门,出门也要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如果要到户外锻炼,最好选择早晨或者雨后空气比较好的时候。
立春养生注意3要点
防呼吸道疾病:立春到来,天气乍暖还寒,此时人体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春捂秋冻”是民间一条保健谚语,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损阳气,稍受风寒,易发宿疾。此时如果出汗,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防心理疾病: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防“潮”病:春天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给细菌的生长居提供了环境。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春季气温多潮湿,女士们更要注意个人卫生,穿在身上的内裤一定要保持干爽。也要注意晾晒的衣服要在通风透气的地方晾晒,不让细菌滋长。此外可以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