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守护三江源
那曲市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守护三江源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这座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城市,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统计,全市空气优良率高达99.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4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7%。这些数据背后,是那曲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守护“中华水塔”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是那曲市生态保护的重要阵地。该区域涉及那曲市安多、聂荣和巴青3个县,总面积达4.87万平方公里,是长江的发源地和澜沧江最大支流昂曲等重要流域的水源发育区。这里有着丰富而典型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湿地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为加强保护,那曲市创新性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别管理、分别负责”机制,累计投入资金8.89亿元。同时,积极推进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羌塘国家公园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参与生态保护的机会。据统计,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段面积达29.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对口支援那曲市的浙江省面积的近3倍。在这里,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自由驰骋,展现了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创新驱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那曲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不断创新,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那曲市坚持“两高一低”项目的零审批、零引进,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确保所有产业活动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49%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50%左右,清洁能源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
在交通结构调整方面,那曲市积极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辆。预计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将比2020年增长约46%。同时,加快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
以人为本: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那曲市建立了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多种形式。
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那曲市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让有能力的群众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同时,适度开展生态文化旅游,让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态饭。据统计,仅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就先后有约665万人次参与,累计完成营造林50万亩以上、栽植各类苗木8600万株以上,植树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
展望未来: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那曲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那曲市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那曲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构筑极地高原生态安全钢铁长城,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