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推荐: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管理技巧
国家卫健委推荐: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管理技巧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遵循食物多样、能量适宜、主食定量等原则,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控制血糖水平。此外,适量运动也是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键措施。遵循这些建议,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原则
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是选择健康的食物,同时避免不健康的食物。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饮食原则:
选择健康的食物
- 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糖和淀粉会分解为血糖。糖也被称为简单碳水化合物,淀粉也被称为复杂碳水化合物。注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
- 水果。
- 蔬菜。
- 全谷物。
- 豆类,如黄豆和豌豆。
- 低脂奶制品,如牛奶和奶酪。
- 富含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包括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身体消化或吸收的所有成分。纤维可以调节身体消化食物的功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高纤维食物包括:
- 蔬菜。
- 水果。
- 坚果。
- 豆类,如黄豆和豌豆。
- 全谷物。
有益心脏健康的鱼类:每周至少吃两次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鱼类。鱼类(例如鲑鱼、鲭鱼、金枪鱼和沙丁鱼)富含 ω-3 脂肪酸。这些 ω-3 脂肪酸可以预防心脏病。
“优质”脂肪:含有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其中包括:
- 牛油果。
- 坚果。
- 芥籽油、橄榄油和花生油。
但不要过量,因为所有的脂肪都含有高热量。
避免不健康的食物
糖尿病会加快动脉阻塞和硬化的速度,从而增加患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含有以下成分的食物可能与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背道而驰。
- 饱和脂肪。避免食用高脂肪奶制品和动物蛋白质,如黄油、牛肉、热狗、香肠和培根。限制椰子油和棕榈仁油。
- 反式脂肪。避免摄入加工零食、烘烤食品、起酥油和人造黄油棒中的反式脂肪。
- 胆固醇。胆固醇来源包括高脂肪奶制品和高脂肪动物蛋白质、蛋黄、肝脏和其他内脏。每日胆固醇摄入不要超过 200 毫克(mg)。
- 钠。每日钠摄入量要不超过 2300 毫克。如果您有高血压,医务人员可能会建议您再减少点摄入量。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餐盘法
美国糖尿病协会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膳食计划方法。其侧重点是多吃蔬菜。准备餐盘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 餐盘的一半为菠菜、胡萝卜和西红柿等非淀粉类蔬菜。
- 餐盘的四分之一为精益蛋白质(例如金枪鱼、瘦猪肉或鸡肉)。
- 餐盘的最后四分之一为碳水化合物(例如糙米)或淀粉类蔬菜(例如绿豌豆)。
- 包含少量的“有益”脂肪,例如坚果或牛油果。
- 加入一份水果或奶制品,喝一杯水或不加糖的茶或咖啡。
计算碳水化合物
由于碳水化合物会分解成葡萄糖,因此对您的血糖水平影响最大。为了帮助控制血糖,您可能需要在营养师的帮助下学习计算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然后您可以相应地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跟踪每餐或零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重要。
选择食物
营养师可能会建议您选择特定的食物,以帮助您计划饮食和零食。您可以从清单中选择多种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类别。每个类别的一份称为一个“选择项”。同一类别的一份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热量几乎相同,并且对血糖的影响也相同。例如,淀粉、水果和牛奶清单中的选项均含有 12-15 克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数
一些糖尿病患者会使用升糖指数来选择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该方法根据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排序。与您的营养师讨论此方法是否适合您。
实用建议:主食选择的案例分析
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中,主食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能量的补充,更与血糖的稳定密切相关。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深入探讨一下糖尿病患者主食该选米还是面。
陈大爷是个地道的 “老山西”,几十年的饮食习惯让他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面食。从 50 岁左右开始,陈大爷就常常感到口渴,由于老家气候干燥,他并未放在心上,也未改变饮食习惯。一个月前,陈大爷口渴症状突然加剧,喝再多水也无济于事,他以为是做饭盐放多了,依旧没重视。可一周后,陈大爷身体明显不适,甚至站立时摔倒,随后精神淡漠、嗜睡,病情急剧恶化。
家人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将陈大爷送往医院急诊。随机血糖检测结果令人震惊,陈大爷的血糖竟高达 35mmol/L,远超正常随机血糖最高值 11.1mmol/L。在急诊病房,医生迅速展开抢救,大量输液后,第二天中午陈大爷的血糖才稳定在 14mmol/L 左右。医生告诉家属,陈大爷昏迷是二型糖尿病并发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所致,这种糖尿病并发症十分危险,死亡率高达 70%,陈大爷因发现及时且平时身体较好才幸免于难。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陈大爷辗转多个病房,血糖终于恢复正常。出院前,医生叮嘱他糖尿病患者应少吃面条,这让吃了一辈子白面的陈大爷犯了难,但为了健康,他还是将主食换成了白米。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米和面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米和面,谁升血糖更快?
米饭和面食都属于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我们可以通过血糖生成指数(GI)来直观比较。葡萄糖 GI 值为 100,白馒头、白面包等面食 GI 值是 88,白米饭 GI 值为 83。由此可见,两者都能明显升高血糖,但对血糖的影响还需考虑做法、食用量、加工精度和方法。
比如,相同饭量下,吃面条时往往量更大,且配菜少,而吃米饭常搭配多种菜肴,所以吃面条更易升血糖。另外,糙米 GI 值低于精米,因为糙米消化吸收差,转化为血糖的部分少。米饭和面食的做法也有影响,白米粥比白米饭更易升高血糖,因其更稀烂、易消化。相对而言,白米饭血糖生成指数更低,糖尿病患者选米饭作为主食,血糖反应更低,更利于稳定血糖,但也不是不能吃面食,保证血糖平稳前提下可适量食用。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主食才安全?
饮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很重要,不能因米饭 GI 值低就只吃米饭,不同食物营养不同,单一饮食可能因营养不良加重病情。吃米还是吃面,关键在于做法正确、搭配适当且适量食用。
正确做法:可将粗粮、全谷物等杂粮混入米和面中,如糙米、荞麦面等,能降低血糖反应。也可用土豆、山药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替代米饭。烹饪时,米饭和面条煮得越久、越稀烂越易升糖,消化功能好的患者可适当缩短烹饪时间。
适当搭配:糖尿病患者需补充多种营养,食物应多样,避免挑食,每餐主食搭配清淡、荤素搭配的菜肴,适当吃鱼、蛋、奶等。一日三餐按时吃,有助于调节胰岛素分泌。患者应多喝水,多排尿可加速代谢。水果虽能升糖,但含果糖等天然糖分且含量低,可适量食用。
糖尿病患者主食选择米或面各有优劣,除主食外,还应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已患糖尿病者要定期监测血糖,血糖长期偏高应及时就医。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
总结
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关键是要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选择健康的食物,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医生和营养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