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蓝天救援队队长王长福:用严苛训练锻造生命守护者
深圳蓝天救援队队长王长福:用严苛训练锻造生命守护者
“集合!”
随着一声令下,深圳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迅速集结在训练场。队长王长福站在队伍前,目光如炬,声音洪亮而坚定:“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负重登山训练,每个人都要背上20公斤的装备,目标是登顶莲花山!”
这是深圳蓝天救援队日常训练中普通的一天。作为队长,王长福深知,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之中。因此,他为队员们制定了严苛的训练计划,从体能到技能,从理论到实践,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队员们全力以赴。
深圳蓝天救援队的选拔标准堪称严苛。想要成为正式队员,首先要满足基本条件:年满25周岁,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和外伤史;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记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稳定收入及足够时间参与训练和救援活动。
但这仅仅是开始。想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蓝天救援队员,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医疗救护、通讯、车辆驾驶等专业技能是必备的,同时还要能承受高压环境,保持冷静决策。更重要的是,队员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入队流程更是层层把关。以安顺蓝天救援队为例,新队员需要先通过体能和综合考核成为志愿者,跟随队伍实习并学习实战技能。完成100小时公益服务后录入系统,通过专项考核才能转为预备队员。最后,考取相关证书资质并通过综合考评,才能成为正式队员。
“坚持住!最后100米了!”王长福在队伍中来回穿梭,不断鼓励着队员们。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呼吸变得急促,但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训练都是在为生命救援做准备。
2021年7月,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城市陷入瘫痪。王长福带领深圳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8名队员,驱车1300公里,历经十七八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22日下午抵达郑州,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队长,这里发现被困群众!”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声。王长福立刻带领队员赶往现场。在齐腰深的积水中,他们艰难地跋涉,将被困群众一个个转移到安全地带。连续奋战了48小时,队员们几乎没有合眼,但没有人喊累,没有人退缩。
“这就是蓝天救援队的精神!”王长福自豪地说,“我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
然而,救援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2019年8月24日晚,深圳蓝天救援队队员许挺秀和尹起贺在救助24名驴友的过程中,突遇溪水暴涨。为了保证其他人员的安全撤离,两人决定留在队伍最后,不幸遭遇意外。在9月3日的告别仪式上,深圳市减灾救灾联合会会长杨勤表示,将向有关部门申请,追认两位牺牲队员为烈士。
“他们的牺牲让我们更加明白,救援工作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科学的指挥。”王长福感慨道。
尽管蓝天救援队的选拔标准极高,每年淘汰率超过80%,队员们不仅要自掏腰包购买装备,还要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次救援都可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
“我们不是超人,但我们愿意为生命拼尽全力。”王长福的话道出了所有蓝天救援队员的心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人的伟大,看到了对生命的最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