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揭秘:中国舰载机最新技术突破
王永庆揭秘:中国舰载机最新技术突破
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次公开展示了歼35、歼15T两款新型舰载机,这标志着中国在舰载机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研究员。
王永庆:舰载机设计的领军人物
王永庆研究员长期从事舰载机设计工作,特别是在弹射起飞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作为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首席专家兼科技委主任,他主持了多项舰载机预研项目,为我国舰载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谈到歼-35与歼-35A的区别时,王永庆指出,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环境。以珠海机场为例,机场跑道有两三千米,停机坪都很宽敞。但在航母上,空间非常狭小,可供起飞和着舰的长度都仅有100多米,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既要保证安全地起飞着舰,又要同时存放大量的飞机,还要保证正常维护运行,所以歼-35舰载机使用的环境特点,必须进行专门的特殊设计。
技术突破:从歼15到歼35
11月23日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在辽宁舰完美着舰12周年的日子。12年前,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也标志着中国海上没有舰载机的时代成为过去。
如今,中国航空人续写着舰载战斗机研制新篇章。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次公开展示了歼35、歼15T。继自主研发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航空工业集团将勇闯蓝海的利剑磨砺得愈加锋芒。
新型舰载机的技术特点
歼15T是在歼15“飞鲨”基础上,以提升航电武器系统和飞机平台性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舰载特性和适海性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它采用了全新的弹射起飞技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舰载机的起飞准备,提高了航母的作战效率。
歼35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采用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总体布局,是一款舰载多用途战斗机,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舰载机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
作为我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福建舰自2022年6月正式下水以来,已经历多次海试,每次都在为最终服役做充分准备。此次海试中,舰载机弹射测试成为最大看点。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作战力量,能否顺利弹射起飞和降落关系到航母整体作战效能。此次测试包括电磁弹射器的静态及动态测试、舰载机兼容性测试等,全面评估舰上各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作战效能。电磁弹射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舰载机的出动频率和效率,使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相比传统蒸汽弹射,电磁弹射具有更好的弹射效率和更广的适用范围。电磁弹射装置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能够减少对舰载机结构疲劳的影响,同时为重型舰载机的顺利起降提供技术保障。电磁弹射器能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多架战机,极大增强航母战斗效率。此次舰载机弹射测试的成功,意味着福建舰距离服役已不再遥远。
展望未来
随着中国海军从单舰迈入到三航母时代,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规模的扩大和海军战略的转型升级,也在呼唤着新一代海空力量。以歼15“飞鲨”为起点,中国航空人在舰载机事业发展之路上,时刻紧盯着深蓝战场环境和战争形态之变、新海空装备技术和理论之变,加速实现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跨越,勇担突破技术封锁 、填补空白的重任,一次次刷新着装备研制进度的新纪录。
新型号歼35、歼15T的中国航展上齐公开,实现中国舰载机的系列化发展、整体跨代。歼15T是在歼15“飞鲨”基础上,以提升航电武器系统和飞机平台性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舰载特性和适海性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歼35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该机采用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总体布局,是一款舰载多用途战斗机,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
从带着鲨鱼跃出水面标识的歼15“飞鲨”的首次完美着舰,到歼15T、歼35的中国航展上齐亮相,航空工业集团将继续助力中国海军挺进深蓝、守卫辽阔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