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关卫星揭秘宇宙早期伽马射线暴之谜
天关卫星揭秘宇宙早期伽马射线暴之谜
2024年3月15日,一个来自125亿光年之外的神秘信号被中国“天关”卫星成功捕捉。这个被称为EP240315a的伽马射线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认知,更标志着我国在高能时域天文学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突破性的发现
“天关”卫星搭载的“万星瞳”(WXT)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以其3600平方度的广阔视野和卓越的灵敏度,在软X射线波段捕捉到了这例罕见的爆发事件。信号持续时间长达17分钟,亮度存在快速波动,随后逐渐消失。这一发现迅速引发了全球天文学界的关注。
宇宙早期的神秘信号
后续观测揭示了EP240315a的惊人来源——它诞生于宇宙年龄仅为现在的10%时,信号历经125亿年的漫长旅程才抵达地球。这是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如此遥远的早期宇宙的软X射线信号。通常,科学家用“软”“硬”来区分X射线信号的能量,而EP240315a的软X射线特征为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新的线索。
颠覆传统认知
EP240315a展现出独特的特征:其X射线信号比伽马射线提前6分钟出现,这与一般情况下X射线仅提前几十秒的现象截然不同。此外,其光谱分析显示,在辐射强度较高时期,高能量的X射线成分相对增多,这一发现对理解伽马射线暴的能量释放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际合作的典范
这一重大发现是国际合作的结晶。“天关”卫星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携手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及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共同打造。从南非的ATLAS望远镜到夏威夷的双子星北望远镜,再到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全球多个观测设备共同参与了后续观测,充分展现了国际科学合作的力量。
开启探索新篇章
“天关”卫星的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对宇宙早期伽马射线暴的认识,更为探索宇宙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正如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吴雪峰所指出的,这一国际合作研究表明,“天关”卫星将在高能时域天文领域的全球协同观测和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这一突破性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上在线发表,标志着中国在天文学领域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天关”卫星持续监测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源,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令人振奋的发现,这些发现将进一步揭示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