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万美国流浪汉:从历史根源到社会危机
77万美国流浪汉:从历史根源到社会危机
2024年,美国无家可归者人数达到77万,较2023年增长18%,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街头巷尾挣扎求生的故事。从纽约到洛杉矶,从旧金山到华盛顿,流浪汉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难以忽视的顽疾。
美国的流浪汉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追溯历史,现代无家可归现象始于1970年代末,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纽约市住房存量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为穷人提供的廉价住房的减少,以及州政府早在1950年代就采取的心理健康政策。
1950年代,美国开始对数以千计的精神病患者实施“去机构化”政策。这一政策的初衷是让患者回归社区生活,但州和地方政府未能将医院关闭所节省的资金用于社区住房建设,导致大量精神疾病患者流落街头。与此同时,单间住房(SRO)的存量大幅减少,从1960年的约129,000个减少到1978年的仅25,000个,进一步加剧了无家可归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流浪汉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城市甚至采取武力清理政策,导致流浪汉死亡率上升。例如,圣何塞市政府与私人建筑公司签订强制拆除合约,清理无家可归者营地。据报道,近年来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为此批准了超过7亿美元的预算,至少清理了12.3万个帐篷。
然而,武力清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流浪汉在帐篷被清空后失去生活物资和药品,人口死亡率反而上升。即使提供财政补贴和救助基金,也难以阻止无家可归者数量的持续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流浪汉问题已经对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纽约市每四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存在精神健康问题,在流浪汉群体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半数。2024年11月,纽约曼哈顿发生一起连环刺杀案,一名有八次被捕前科的流浪汉在三个不同地点随机袭击路人,造成三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67岁的华人移民。
这起案件暴露了美国流浪汉群体中存在的严重精神健康问题。专家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跨部门合作,许多患有严重精神病的流浪汉已经成为“行走的炸弹”,对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美国流浪汉问题的根源在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一方面,美国居民家庭资产总额达到189.7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人均资产达到56.6万美元;另一方面,无家可归者人数也创下77万的新纪录。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反映了美国社会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
中产阶级的萎缩、底层群体的扩大,以及经济虚拟化趋势,都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在这种背景下,低收入群体不仅面临住房危机,还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社会服务不足等多重挑战。正如一位流浪汉所说:“市长曾提议给我们每月1000美元的补助金。我可以找到一间破旧的房间,价格是900美元。但每个月仅仅剩下100美元,这点钱怎么生活呢?”
美国流浪汉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性的努力,包括提供可负担住房、改善精神健康服务、创造就业机会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这一问题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美国的流浪汉问题,是资本主义黄昏时分,美国普通人被迫脱离主流发展轨迹,陷入混乱挣扎的现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