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护肤:这些小妙招让你告别瘙痒
冬季护肤:这些小妙招让你告别瘙痒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人开始面临皮肤瘙痒的困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敏指出,冬季气温与湿度显著降低,皮肤中的水分容易流失,加上室内暖气的使用,会进一步加剧皮肤干燥和瘙痒。此外,寒冷的天气还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刺激物容易入侵,引发瘙痒感。
冬季皮肤瘙痒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皮肤问题。例如,冬季瘙痒症(也称为皮脂缺乏性湿疹)常发生在小腿、前臂和手部,严重时可扩散至全身。此外,手足皲裂、冻疮、荨麻疹和银屑病等皮肤问题在冬季也更为常见。
要缓解冬季皮肤瘙痒,关键在于做好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选择合适的保湿护肤品至关重要。建议选择偏油性的润肤乳,涂抹后皮肤呈现轻微“油光感”为最佳状态。对于干性皮肤人群、小腿等易干燥部位,以及患有皮肤疾病或内脏疾病的朋友,凡士林、尿素软膏等“强效保湿剂”更为适宜。建议在洗澡后2-3分钟内,趁身体微微湿润、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高时,全身涂抹保湿剂。
调整洗澡习惯: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每周2-3次为宜,沐浴时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水温保持在37℃-40℃,以自身感觉不冷为标准。同时,要选用性质温和的洗护用品,避免过度清洁与搓澡,防止皮肤屏障受损。
合理饮食:日常要多喝水,保证身体水分充足,为皮肤提供内在的滋润。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此外,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牛奶、鸡蛋等,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缓解瘙痒症状。
日常预防措施:不仅要在洗澡后涂抹保湿产品,日常外出前也应适当涂抹具有保湿和防护功能的护肤品,像含有凡士林、甘油等成分的护手霜、面霜等。它们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散失。外出时务必穿戴厚实的衣物、手套、帽子、围巾等,防止皮肤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对于易生冻疮的部位,更要着重保护,降低寒冷刺激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保持室内适宜环境:冬季室温控制在18-22℃为宜,可借助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以此缓解皮肤因空气干燥而流失水分。同时,要维持室内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灰尘、过敏原等对皮肤的刺激。另外,要避免近距离使用取暖器、电炉等,睡觉时尽量不使用“电热毯”。
合理穿衣:选择宽松舒适、纯棉且透气的衣物,贴身衣物尤其要选纯棉材质,避免穿紧身衣裤。同时,尽量不直接穿羊毛、化纤、金属等易致过敏的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刺激。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吸烟、饮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都可能加重皮肤干燥和瘙痒。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皮肤正常的代谢和修复功能。
在护肤品的选择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保湿成分的产品,这些成分能有效锁住水分,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仙人掌提取物等天然保湿成分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且不易引起过敏。
对于极度干燥的皮肤,可以考虑使用尿素霜等强效保湿产品,但需遵医嘱使用。
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化学防腐剂等成分的护肤品。
即使在冬季,防晒也不能忽视。应选择SPF值在30-50之间的防晒霜,既能提供足够的防护,又不会给皮肤造成太大负担。
晚上使用锁水功能强的面霜,避免多层护肤品的叠加,过于厚重的护肤品指挥让我们的肌肤难以“呼吸”更容易闷痘哟。
避免冷热水交替洗脸,不同的水温确实容易让毛孔打开,但是冷热水交替会让我们的毛孔快速闭合,同时也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从而导致毛孔堵塞等问题。
干燥也是致痘的关键,皮脂腺分泌旺盛是导致长痘痘的关键原因,但是皮肤干燥同样也会长痘哦。干燥、紫外线、身心压力等等会让我们的角质层变厚,皮脂堵塞毛孔,容易引起炎症等问题。
冬天也需要防晒,别看冬天的阳光并不强烈,但是紫外线可不会因为温度的降低而减弱,紫外线是影响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因此冬季防晒也不能掉以轻心哟。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冬季皮肤瘙痒,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如果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获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