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生态立市绘就美丽新画卷
铜仁市:生态立市绘就美丽新画卷
铜仁市作为贵州省东北部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铜仁市在能源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绿色发展成就显著
在能源转型方面,铜仁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5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3.8%。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积极服务绿色清洁能源的高效并网和充分消纳,有力推动了地方低碳转型目标的实现。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铜仁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目前,铜仁市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据统计,2023年铜仁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60%以上。
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铜仁市实施“六心行动”,打造“食之爽心、住之安心、行之顺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的旅游环境。以梵净山为核心,铜仁市形成了包括乌江山峡、苗王城、石阡温泉等在内的多个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24年,铜仁市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铜仁市也面临着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2024年10月的督察中发现,铜仁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存在多处违规建设问题。
以印江河泉水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例,督察组发现该保护区核心区存在4道未经审批的拦河闸坝,最高3.7米,最宽50余米,导致水生态碎片化,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此外,石阡县龙川河泉水鱼鳜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也建造了8道拦河闸坝,其中6道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积极应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铜仁市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4年9月,铜仁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开展舞阳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对两地舞阳河流域沿岸重点企业进行详细检查,并现场给企业开展执法纾困帮扶。本次联合执法工作共检查企业8家,发现问题并相互移交,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此外,铜仁市还建立了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了众多珍稀动植物物种。全市拥有10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占全省总数比例超40%,面积7000余公顷。这些保护区的设立,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展望
铜仁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铜仁市应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