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深读|顺德教育:迈向城市竞争力“王牌”这一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深读|顺德教育:迈向城市竞争力“王牌”这一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0oXXQZmZo9.html

2024年,顺德区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校园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再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顺德教育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36所老旧学校焕发新颜、老破小校舍一扫而光、新开办的好学校也越来越多;好学校迎来好老师,新聘用的老师多是研究生学历;好老师又教出好学生,去年中考尖优生人数领跑佛山,高考部分学科高分考生也‘花落’顺德……”近日,在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会议上,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细数过去一年教育发展成果,引起广泛共鸣。

要论2024年顺德各项事业的“顶流”,教育当红不让。尤其是去年4月,顺德在教育大会上发布《深入实施教育“四好”工程,建设“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二十条措施(2024-2026年)》(下称“教育二十条”)后,教育发展全面开花,拉满社会各界的期待值。

顺德教育事业为什么那么红火?“教育二十条”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

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

“教育优先不是这几年优先,而是永远优先。”这几年,每逢区级大会,顺德都会强调:尊师重教的传统不会丢,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不会变,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会慢。

如何理解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恰逢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下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纲要》首次提出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

从不低于4%到高于4%,教育经费逐年“只增不减”,这背后蕴含着意义深远的考量,即教育不是简单的消费事业,它需要花钱,但它也是一笔投资,而且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

所以,顺德早就明确,办好教育就是对未来的先期投资,而构建“学区有优校、校校有优师、生生有优教、人人有优长”的“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必由之路。

去年4月,顺德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资料图片

去年4月,顺德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资料图片

那么,顺德做了什么?一是打响迈向教育公平的攻坚战,二是掀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突围战。

实现教育公平没有捷径,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自然就能降低择校焦虑,教育获得感成色就更足。

通过新改扩建以及焕新行动,顺德全面打造“最美校园”。全年推进16所学校(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目前已有7个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将新增优质学位近7900个。

同时,全年共完成一中外国语学校等19个校园焕新项目,2023-2024年间全区共完成36所老旧学校焕新工作,提前两年完成目标任务,数万名学子受益。

“每个地方都闪闪发亮,看得我眼睛都花了。”大良西山小学滨江学校学生王思彤在新学期看到焕然一新的校园后自豪地说道。

西山小学滨江校区创办至今已经65年。在大良投入1.1亿元进行改造扩建后,不仅增加了1080个学位,而且美丽的校园也成为学生陶冶人格、健康成长的场域。

大良西山小学滨江学校。资料图片

大良西山小学滨江学校。资料图片

“焕新工程”也成为集团化办学的“开山斧”。集团化办学是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最重要、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顺德全区已形成64个教育集团,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3个教育集团获评省级优质,12个集团获评市级优质,带动了一批薄弱学校内涵提升。

一个颜值升级,一个内涵提升,双管齐下,将家门口每一所学校打造成家长、学子向往的有内涵、有特色、有质量的好学校,顺德底气十足。

深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建成教育强国,量的短板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破题之举。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纲要》中几个部分都有涉及。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到了“沃土计划”“脱颖计划”,就是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在早期是应该注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态。

这也是过去一年,顺德教育事业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去年5月,顺德一中、国华纪念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被授予顺德少年科学院分院牌匾,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等41所学校被授予顺德少年科学院基地校牌匾。

通过成立少科院,顺德以普通高中为基点,向下延伸至义务教育阶段,向上拓展至大学教育,顺德将破解识别具备拔尖潜质人才的共性难题,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标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

有了金字塔塔基的优秀生源作为保障,顺德各高中火力全开,纷纷通过牵手国内顶尖名校如巴蜀中学、成都七中、钱学森教育学会等,深耕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以顺德一中和全国顶尖教育集团巴蜀中学的合作为例,双方共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基地,并根据不同学段采取相应的联合培养方式,其中在初一、初二、初三阶段在顺德一中集团校组建“数理竞赛班”,高一阶段在顺德一中组建“五大学科竞赛行政班”和“强基课程班”,由巴蜀中学教育集团的教师直接全面负责课程体系的构建,书写集团化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篇章。

质量永远是教育的生命线。中高考质量是教育发展成果的客观反映,多项领跑佛山的数据,让2024年成为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点。

更令人欣喜的是,追溯优秀考生的成长经历发现,顺德学子首选在区内小初高一条龙升学已经成为主流。比如,小学都在大良公办小学就读,初中都是摇号进入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高中入读区属公办高中,同时考入清华大学……这是顺德一中学子周晴和北滘中学费越、刘一凡相似的升学经历,也是越来越多顺德学子在家门口考上“梦中情校”的缩影。

不仅如此,顺德优质高中矩阵还在不断扩容。作为全国顶尖高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目前已经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累计获得32枚金牌。顺德与该校共建的美的高中将在今年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致力于办成“现代版、科技版的二附中”,并力争用3到5年时间,将学校办成佛山标杆、广东前列学校。

2024年顺德高考优秀考生。 制图:张艳青

2024年顺德高考优秀考生。 制图:张艳青

迈向教育“破卷”

让教育走向优质均衡发展,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是大多数教育者的心愿。这一理念听上去简单明了,真正落实起来并不容易。

缓解教育“内卷”现象,顺德一直在探索。“教育二十条”提出实施“五育融合”深耕行动,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提升育人质量。

为此,顺德明确反对过分依赖重复性、机械性刷题,单纯以追求高分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并提出了一条贯通式工作思路:小学尽可能减少竞争压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初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高中倡导良性竞争,鼓励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中共同进步。

同时,纠正成绩掩盖一切的观点,纠正学业分数掩盖下的“轻德育、弱体艺、缺劳动”的观念偏差,顺德督促学校开足开齐体艺、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课程,让学生培养两种以上运动爱好及掌握一项艺术技能。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顺德将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同时,要求所有中小学校,通过课间15分钟户外运动,大课间30分钟运动等方式,来保证孩子每天在校综合运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

顺德要求所有中小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综合运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 资料图片

顺德要求所有中小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综合运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 资料图片

将具体的措施或倡议真正落实至学生层面,需要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方式的革新,顺德区一方面向教师们发出了明确的倡导,并以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为抓手,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与学习,摆脱单一的教学方式,减少布置低效的机械性作业,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区级层面开展教师教学述评行动,从试点学校开始逐步推广,要求教师定期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学业述评,倒逼教师了解每一名学生,并根据学情开展教学反思,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与此同时,顺德还积极从优质高校招聘新教师,鼓励他们探索并实践前沿的教学方法,丰富区域内现有的课堂样态。目前,顺德正在组织面向2025届毕业生赴高校设点公开招聘工作,第一批次招聘拟录取436人(含博士4人),研究生或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比达95.9%。

普职分流也是社会教育焦虑的重点议题。为此,顺德去年在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新增综合高中实验班和职教本科实验班,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学业表现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灵活选择继续深入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或转入感兴趣的中职专业。

对顺德而言,打造与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教育体系,不仅与群众需求相契合,更为顺德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加速赋能。下阶段,当每位孩子都能成为人生赛道上最好的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教育将真正成为顺德城市竞争力的“王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