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券潮起:10亿存款收益大变局
抢券潮起:10亿存款收益大变局
12月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2%整数关口,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罕见现象背后,是非银金融机构掀起的一轮罕见“抢券潮”。这场始于政策调整、涉及多方市场主体的金融博弈,不仅影响了债券市场走势,更对银行存款收益产生了深远影响。
“抢券潮”因何而起?
“抢券潮”的兴起,源于多重因素的共振。11月29日,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两项重要倡议,旨在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和存款服务协议。市场普遍预期,这将导致未来同业存款利率趋于下降。在此背景下,非银金融机构纷纷调整资产配置策略,转向长期国债以锁定更高收益。
保险机构的配置需求同样不容忽视。受11月地方债发行高峰影响,保险配置盘此前对长期国债的购买意愿有所下降。但随着监管部门采取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等措施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险机构积压的配债需求开始集中释放,进一步推高了长期国债的需求。
降准预期下的市场博弈
在“抢券潮”如火如荼之际,市场对年底降准的预期也在持续升温。11月25日,央行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尽管是缩量操作,但考虑到此前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方式提前释放流动性,市场普遍预期年底前将有一次降准落地。
多位专家预测,央行可能在11月底至12月中实施降准,幅度在0.25至0.5个百分点之间,释放长期流动性5000亿至10000亿元。这一预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乐观情绪,推动长期国债价格持续上涨,收益率不断下行。
监管出手:暂停国债买入操作
面对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态势,监管部门果断出手调控。2025年1月起,央行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这一举措释放出明确信号:监管层意在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抢跑”势头,稳定市场预期。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指出,暂停买入国债将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同时不排除在暂停期间卖出长债的可能性。这有助于调节债市供求关系,遏制收益率过快下行。市场预期,若后续政府债券供给增加,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央行可能择机恢复国债买入操作。
10亿存款收益将何去何从?
这场“抢券潮”及其后续调控,对银行存款收益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压力加大,银行纷纷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从同业存款转向长期国债。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也促使资金流向发生变化。
对于持有10亿元存款的投资者而言,当前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行趋势明显,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收益吸引力持续减弱;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在经历短期波动后,有望在监管引导下回归合理区间,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显现。
综上所述,这场由“抢券潮”引发的市场变局,不仅考验着监管层的调控智慧,也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每一位投资者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