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堆谐:从拉萨走向春晚的传奇
拉孜堆谐:从拉萨走向春晚的传奇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在拉萨设立分会场,这一消息让整个西藏为之沸腾。在众多备选节目中,来自日喀则市拉孜县的拉孜堆谐脱颖而出,将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现西藏独特的人文魅力。
七百年的艺术传承
拉孜堆谐,这种被誉为“藏式踢踏舞”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八思巴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间歌舞艺术。在藏语中,“堆”泛指阿里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定日、萨迦、昂仁等县,“谐”则是歌舞的意思。因此,拉孜堆谐就是指流传于这些地区的独特歌舞艺术。
拉孜堆谐最大的特点是将歌舞、说唱和弹奏完美融合。表演时,演员们手持扎木念琴(一种藏族传统弹拨乐器),边弹边唱边跳,动作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这种舞蹈特别注重脚步功夫,舞者会根据音乐节奏,发出时缓时快且响亮的脚步声,因此也被称作藏式的“踢踏舞”。
2008年,拉孜堆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西藏文化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从田间地头到国际舞台
近年来,拉孜堆谐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拉孜县在中小学开设了堆谐课程,将艺术传承融入日常教学。目前,全县共有111个堆谐演出团队,参与人员达2000余人,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除了在本地传承,拉孜堆谐还积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2007年,拉孜县业余农民艺术团带着《飞弦踏春》登上央视春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此后,拉孜堆谐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文艺展演,成为展示西藏文化的重要名片。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扎西旺拉,多年来致力于拉孜堆谐的传承与发展。他不仅在本地培养了一批批年轻演员,还带领团队参加了亚洲文化嘉年华等国际性活动,让世界感受到西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登春晚,展现西藏风采
2025年春晚拉萨分会场的设立,为拉孜堆谐提供了又一次展示的良机。作为分会场的编导,扎西旺拉正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排练。他们将用30秒的时间,向全球观众展现这一古老艺术的现代魅力。
此次演出将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拉孜堆谐的核心艺术特色,又加入新的编排创意。演员们将身着传统藏族服饰,手持扎木念琴,用精湛的舞步和悠扬的琴声,讲述西藏人民的生活故事。这不仅是一次艺术表演,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接力,展现了西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
从700年前的田间地头,到2025年春晚的璀璨舞台,拉孜堆谐见证了西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春晚的播出,相信拉孜堆谐将再次惊艳全国观众,让世界感受到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