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25个路口启用全息智慧系统,等红灯时间平均减少
南宁25个路口启用全息智慧系统,等红灯时间平均减少
近期,南宁交警部门在25个路口启用了全息智慧系统,通过"全息感知+边缘计算+AI"技术,实现了交通信号配时的智能化和精细化。这一系统不仅优化了路口的放行方案,还显著减少了车辆等待时间,提升了驾驶员的通行体验。
据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交通工程中队中队长蒋俊介绍,目前,南宁市首批25个全息智慧路口已顺利投入运行,包括英华柳象、安吉西津、大学邕隆、亭洪亭江、亭洪南建等路口,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英华柳象路口为例,它是五象新区跨江进入老城区的第一个信号灯路口。作为分流南宁大桥交通流量的重要通道,五象大桥承载着巨大的交通流量,导致英华柳象路口在早晚高峰期经常出现严重拥堵。
改造前,该路口仅配置了6套信号放行方案,高峰期往往还需要警力进行手动调控;改造后,路口的信号放行方案自动调整次数平均每日多达280次,相当于为路口配置了280套运行方案,使路口的放行方案更加合理有效。
从放行周期的变化来看,改造前,该路口在平峰期的放行周期固定为164秒;改造后,平均放行周期缩短至约127秒。在平峰期车流量较少的情况下,这一调整加速了路口放行的阶段轮换,减少了车辆等待时间和绿灯空放的时间,提升了驾驶员的通行体验。
而在晚高峰时段,原固定配时放行周期为224秒,改造后平均放行周期延长至约248秒。这一调整在高峰期车流量饱和的情况下,延长了拥堵方向的放行时间,减少了路口的平均停车次数。
从相关数据对比来看,晚高峰路口的平均排队长度由198米降低到160米,停车次数由1.3次降为1.1次。尤其是南进口(五象新区往老城区方向)的直行排队长度由383米减少到226米,降幅达41%,优化效果显著。
据悉,南宁交警部门将继续对民族大道沿线路口、东葛滨湖路口等进行全息智慧化改造,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