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边必打卡:正宗故城龙凤贡面
大运河边必打卡:正宗故城龙凤贡面
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有一道传承了500多年的非遗美食——龙凤贡面。这道始于明朝的面条,不仅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口感而闻名,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而被列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运河贡品到非遗美食
故城龙凤贡面的起源与大运河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这种面条最早由故城镇齐氏始创,因其匀净细长、状似龙须而得名“龙须贡面”。另一种扁条平直、细薄如纸的面条则被称为“凤尾面”,二者合一便有了“龙凤贡面”的美称。
龙凤贡面的成名离不开大运河的漕运。这种快捷方便的美食很快成为南来北往船工的首选补给品。据《故城县志》记载,制作龙凤贡面最有名的是故城镇西南镇村齐纪修所开的“齐福源”挂面坊。随着贡面被客商从运河输入京城,它很快进入宫廷,成为御用食品。
关于龙凤贡面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清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故城时,地方官员献上这种特产名吃。乾隆品尝后大喜过望,亲自御封其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并赐予金匾。从此,龙凤贡面声名远扬,成为故城的标志性美食。
独特的制作工艺与口感
故城龙凤贡面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从和面到成品,需要经过二十多道纯手工工序,耗时约12小时才能完成。制作时只用当地的高筋面粉、鸡蛋、香油、盐和水这5种原材料,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其关键步骤包括:和面后醒面,再盘条、搓条并上竹扦抻面。整个过程需要多次饧面(醒面)以增加韧性,最后自然干燥、分装。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面条具有“白如雪、细如丝、空如竹、韧如藤”的特点。
龙凤贡面的口感也十分独特。它入口细腻柔软,清香可口,有筋骨,不发粘,易消化。据传承人介绍,这种面条最适合肠胃弱的人食用,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
现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龙凤贡面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刁建民,是推动这一非遗美食发展的重要人物。他从16岁开始学习制作龙凤贡面,至今已有近40年的从业经历。在他的努力下,故城龙凤贡面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并不断创新。
刁建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产品质量。他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引进了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每一根面条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他还开发了多种口味的贡面,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故城龙凤贡面,刁建民还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这种传统美食已经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打卡与购买指南
对于想亲自品尝故城龙凤贡面的游客来说,最便捷的方式是前往位于故城县运河东路42号的健民龙凤贡面厂。这里既是生产地,也是销售点,可以保证买到最正宗的产品。
交通方面,由于附近1公里内没有公交站点,建议自驾或打车前往。衡水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起步距离2公里、每公里1.4元、无燃油附加费。
在线上购买方面,淘宝上有多个店铺销售故城龙凤贡面,其中“文顺礼盒”系列获得100%的好评率。这种礼盒装不仅适合自用,也是送礼的佳品。
从运河贡品到非遗美食,故城龙凤贡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不仅是故城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今,在现代传承人的努力下,这道传统美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前来打卡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