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伞》上春晚,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借伞》上春晚,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2025年央视春晚小品《借伞》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这个节目不仅取材于经典故事《白蛇传》,更通过一把西湖绸伞巧妙串联起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多个剧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元魅力。
创新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喜剧的完美结合
《借伞》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喜剧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巧妙融合。节目中,由闫佩伦饰演的许仙每次撑开伞都会遇到不同剧种的白娘子和小青,这种设定既保持了喜剧的趣味性,又充分展示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接,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磨合。据闫佩伦透露,创作团队在前期进行了大量探讨,最终决定以语言类为主,戏曲类为辅,实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最大化融合。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让传统戏曲以更亲民的方式呈现,也让更多年轻观众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戏曲艺术。
艺术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借伞》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平衡点。节目通过现代喜剧的形式,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如陈丽君所说:“这个小品很巧妙地把语言类节目和戏曲节目嫁接在一起。”这种嫁接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剧情的推进和角色的互动,让戏曲元素自然融入到整个节目中。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特别创作了一段许仙的越剧唱词和唱腔,这段唱词不仅完美契合剧情,更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当陈丽君唱出“骤雨梦回初遇天,执伞如执娘子手,以千年换同舟,共白头”时,许多观众被深深打动,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份独特的浪漫与深情。
社会意义:戏曲艺术的推广与普及
《借伞》的播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推广。节目通过央视春晚这个全国性的平台,让传统戏曲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特别是对于年轻观众而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喜爱戏曲艺术。
正如闫佩伦所说:“我们很希望这个节目被更多年轻人看到,被小朋友们看到。他们看到我们这个作品之后,能爱上喜剧,爱上戏曲,然后有更多的人将各个剧种的戏曲传承下去。”这种期望正在变成现实,许多观众在观看节目后表示,被陈丽君的表演所吸引,开始对戏曲艺术产生了兴趣。
表演亮点:跨艺术形式的精彩演绎
《借伞》的成功离不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闫佩伦作为喜剧演员,需要在节目中展现出对戏曲元素的理解和把握;而陈丽君作为戏曲演员,则要在保持戏曲本色的同时融入喜剧表演。这种跨艺术形式的表演对演员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特别是陈丽君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饰演的许仙一亮相,B站视频上就刷满了“太帅了”“好俊的许仙”的弹幕。当她开口演唱时,网友们更是直呼“感动流泪”“这是中国人的千古浪漫”。这种跨界的表演不仅展现了演员的个人魅力,更让观众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结语: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借伞》的成功证明了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保持其原有的韵味,更能够吸引新一代观众的喜爱。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正如节目中所传达的:“有些人、有些事是值得等待的,哪怕需要很长时间,总有一些东西值得你等待。”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借伞》这样的优秀作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