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新生的艺术之旅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新生的艺术之旅
在北京西郊的翠微山南麓,一座千年古刹以其精美的明代壁画闻名于世。如今,这座古刹的壁画艺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这座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从磨石口到模式口:千年古村的变迁
模式口,原名磨石口,因盛产优质磨刀石而得名。据《括地志》记载,这里的磨石开采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明清时期,磨石口成为京西重镇和军事要塞,设有千总驻守,村内建有围墙和谯楼。
民国时期,磨石口改名为模式口,寓意为“诸村之模式”。这一变化反映了其从一个普通村落向现代化村镇的转变。1922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为磨石口全村通电,使其成为北京第一个通电的村落,并捐建了一所小学,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2023年1月,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运用数字化手段展示和解读文物的展馆,迅速成为京西一处崭新而靓丽的文旅打卡地。
在艺术馆地下一层的展厅,高达3米多的水月观音像映入眼帘,这是法海寺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从头到脚披着一件薄如蝉翼的白纱衣,纱衣下的肌肤、飘带、璎珞、纹饰等清晰可见。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件白纱衣由无数的六棱花瓣组成,每朵六棱花瓣中绘有48根细线。通过数字化手段,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细节,甚至发现薄纱衣左右两边的六棱花瓣效果是不一样的,推测不是由同一人绘制。
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近600年前的明代壁画不仅让游客“看得清”,而且“看得有意思”。在艺术馆精妙的数字化展陈背后,是超过40个像素级壁画人物3D建模与近千个2D模型支撑,它们让“沉睡”的壁画跃然屏幕之上,更具感染力。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古今交融的文旅新选择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全长1500米,是一条东西贯穿的街道。走在新修的街道上,雕塑骆驼、虎、猫、屋脊上的鸽子等点缀其中,让古街呈现出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碰撞。
这里不仅有法海寺、承恩寺等历史遗迹,还有京西书局、樊登书店等现代文化空间。京西书局由宁夏银川的出版单位设立,书籍选品高雅精当,环境幽雅清丽;樊登书店则融合了亲子体验、精品民宿、文化书店等多种业态,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春节期间,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还会举办灯会等民俗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这里挂起了4000多盏灯笼,以“花·火”为主题,采用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意境,打造金红色基调的树上烟花景观,营造春节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石景山区的“六张文化名片”之一,还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旅游休闲街区和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