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小窍门:你真的用对了吗?
家庭用药小窍门:你真的用对了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自我保健,小药箱成了家庭必备。然而,你真的会用药吗?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教授李乐及其团队推出了一门《家庭安全合理用药》课程,通过生动活泼的设计和有趣的动画,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用药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家庭用药十大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的用药习惯,其实暗藏风险。李乐教授指出,以下十大误区最值得警惕:
凭感觉选药:有些人觉得自己“久病成医”,一有不适就自行用药。比如一些老年人腹痛时,习惯性服用胃药,却不知这可能是心血管问题的信号,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生病就吃药: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比如普通感冒,只需适当休息、补充水分,身体就能自行恢复,过度用药反而可能干扰自身防御机制。
药越贵越好:药品的价格与疗效并不完全成正比。有些药物虽然价格低廉,但对症下药效果很好。盲目追求高价药,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影响健康。
存药越多越好:药品保存不当容易变质,过多储存反而可能造成混淆,增加误服风险。建议定期清理药箱,保留常用且在有效期内的药品即可。
吃药越多越好:多药并用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比如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损伤肝脏。
成人药减量给孩子吃: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随意减量使用成人药,可能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肝肾负担。
药品贮存太随意:药品对储存条件有严格要求。比如胰岛素需要冷藏保存,而某些抗生素则需要避光保存。随意存放可能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迷信保健品和广告药:有些保健品和广告药夸大其词,缺乏科学依据。选购时要谨慎,不要轻信“包治百病”的宣传。
频繁更换药品:任何药物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频繁换药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用药混乱,增加耐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增加耐药性。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正确使用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但你真的用对了吗?
用量: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1粒(0.3克),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请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服用方法:需整粒吞服,不能打开或溶解后服用。如果打开服用,会破坏药物的缓释效果,增加胃肠道刺激。
注意事项: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 服用期间禁止饮酒或含酒精饮料。
- 不可与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以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
- 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解热不超过3天,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实用家庭用药建议
药品储存:药品应按说明书要求储存,注意防潮、避光、密封。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特殊人群用药: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老人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易发生药物蓄积;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孕妇用药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选择药品:不要盲目追求新药、贵药。选择药品时应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方便性。
阅读说明书: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即使是非处方药,也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菌群失调和耐药性。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不要轻信广告:药品广告可能带有夸大成分,选择药品时应以医生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为准。
结语
家庭用药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正确的用药知识是守护家人健康的重要保障。建议每个家庭都备一本《中国家庭用药宝典》,遇到用药问题时及时查阅。同时,当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不要过分依赖家庭用药。让我们一起学习正确的用药知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