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养生新姿势:早睡早起,拥抱春天!
立春养生新姿势:早睡早起,拥抱春天!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新的开始。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如何通过适当的养生方式来顺应自然变化呢?专家建议,在立春时节应遵循稍晚睡而早起的原则,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注意保暖,避免过早减衣以防风寒侵袭。此外,饮食上可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菠菜、柠檬等,有助于养肝护脾;在运动方面,推荐散步或进行八段锦、瑜伽等柔软伸展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总之,立春养生重在顺应天时,力求身心和谐,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立春时节的气候特点与养生原则
立春时节,地下阳气初升,但春寒料峭,故地暖而气寒,如种子芽苞初发,外皮未破。这正是立春时我们所要效仿的状态。故在运动上仍要考虑“冬藏”的特点,不要剧烈运动,适合做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作息养生:早睡早起的科学依据
关于睡眠,遵循的是“稍晚睡而早起”的规律。从中医的子午流注讲,晚上9~11点为亥时,叫人定,相当于一年的初冬,阳气就要潜藏,所以一般9点睡眠。稍晚睡就是10点左右睡眠,超过11点睡就伤胆气,严重者会患胆结石、抑郁症。早起,是天亮即起,大概是早上5点多钟。一年之初,我们首先应该和天时相应,否则,违背自然,就会出现脏腑的虚衰乃至疾病。
立春时节,人们应调整作息,做到晚睡早起,利用明媚的晨光唤醒身体,舒展筋骨,振奋阳气,以应“春生”之气。在穿着方面,初春时节人体皮肤和肌肉的纹理开始变得疏松,抵御寒邪的能力减弱。尽管气温逐渐回升,但天气依然多变,温差较大,因此不宜过早脱掉厚重的衣服,以防寒气入侵,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全方位养生指南
除了调整作息,立春时节的养生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养: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生姜、葱、香菜、韭菜、芽菜、香菇等。少食生冷之物,更不宜食酸收之味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因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运动养生:中医有云:“人卧血归于肝,人运血运于诸经”。立春时节,人们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如太极、体操、爬山、游泳和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活动全身肌肉关节。尤其是伸展类运动,有助于气机疏泄,激发肝脏功能。但锻炼时间不宜过早,二月清晨气温较低,冷风刺骨,容易引起关节疼痛。建议等到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进行运动。运动强度以微汗为佳,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
情志养生:春季气温、气压多变,容易导致人出现“春困”和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即“春燥”。此时,应多吃绿叶蔬菜,多喝花茶,以疏肝解郁;多与朋友交流沟通,调整心态;多亲近自然,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
防风寒:《黄帝内经》载:“风者,百病之始也”。立春过后,天气由寒转暖,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因此,这个时节养生还应特别注意“防风寒”。春季,尤其是早春,医院中感冒咳嗽人群明显增多。这是因为人体与自然相应,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体表抵御外邪能力较弱,同时春季气候不稳定,时寒时热,稍不注意,就容易外感风寒湿气,表现出感冒咳嗽等症候。所以,立春在衣着上主张“下厚上薄”,不可骤减,脖子、腰部、双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需要格外精心防护。外出最好戴上围巾或穿高领衫,避免脖颈暴露在风寒中。
立春养生,重在顺应自然规律,调养阳气。通过合理的作息、饮食和运动,我们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春天的到来,开启健康活力的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