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春晚相声评分2.6:传统与创新的两难困境
岳云鹏春晚相声评分2.6:传统与创新的两难困境
2025年央视春晚,岳云鹏再次登上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带来相声作品《我们一起说相声》。然而,这个节目却只获得了2.6分的低评分,引发网友热议。节目中,岳云鹏向观众寻求建议时,一位观众直言“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这一幕不仅登上热搜,更引发了关于岳云鹏相声艺术价值的广泛讨论。
这已经不是岳云鹏第一次在春晚上遭遇质疑。自2014年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以来,他几乎每年都会带来新的相声作品,但表现却一直参差不齐。2019年《妙言趣语》中的两次笑场,2020年吐槽搭档孙越时的笑场,2021年《年三十的歌》中将“能耐”说成“恁能”的嘴瓢,这些都成为观众诟病的焦点。
岳云鹏的相声风格极具个人特色:夸张的表情、撒娇式的互动、标志性的“我的天呐”“打死你个龟孙”等口头禅,曾为他赢得大量粉丝。但这种过于标签化的表演模式,也逐渐引发审美疲劳。尤其是当他试图在电视晚会中复制线下演出的互动效果时,往往因为现场反馈的缺失而显得格外尴尬。
从内容创作来看,岳云鹏的相声常被指“段子拼盘化”,缺乏传统相声的叙事结构。比如《谜一样的男人》等作品,更多是依靠零碎笑料堆砌,缺乏主线逻辑,难以形成经典。与师傅郭德纲早期作品对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相比,岳云鹏的段子更多停留在生活琐事调侃层面,深度明显不足。
然而,岳云鹏的成功并非偶然。作为德云社的当家演员,他不仅在相声领域成绩斐然,更在电影、综艺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色的商业价值。从《唐人街探案1900》中的精彩表演,到《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催泪演绎,再到《满江红》中收放自如的角色塑造,都证明了他在表演艺术上的潜力。
岳云鹏的困境,实际上折射出相声艺术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传统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而岳云鹏的表演则更像是一种“小品化相声”,这引发了传统派和娱乐派之间的激烈争论。
从行业角度来看,岳云鹏的成功证明了相声艺术在当代仍有巨大市场潜力。他的表演风格虽然受到传统相声爱好者的质疑,但却赢得了更广泛观众群体的喜爱,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拥有极高人气。这或许说明,在这个碎片化时代,相声艺术需要更多元的发展路径,而不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正统”。
岳云鹏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是继续坚持现有的娱乐化路线,还是尝试向更深层次的艺术追求转型?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发展,更牵涉到整个相声行业在当代的生存之道。或许,正如他的师傅郭德纲所说:“先红起来,再谈雅。”在赢得观众认可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艺术水准,才是最务实的选择。
无论如何,岳云鹏现象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相声艺术发展的绝佳案例。在这个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时代,如何在保持艺术本真的同时赢得观众,是每一位相声演员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而岳云鹏的探索,无疑为这个课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