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春晚汉服风潮:文化复兴正当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春晚汉服风潮:文化复兴正当时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5A004BN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1A095GE00
3.
https://www.sohu.com/a/767063186_121903347
4.
https://news.gmw.cn/2024-05/15/content_37323045.htm
5.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2/20/content_99GP8yTa3V.html
6.
https://hanfusong.com/archives/35108.html
7.
https://hanfusong.com/archives/35479.html
8.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3499420_31203_asy.html
9.
https://jsnews.jschina.com.cn/ha/a/202407/t20240717_3434363.shtml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曲《年锦》惊艳四座。四位艺人刘涛、刘诗诗、李沁、关晓彤分别身着汉、唐、宋、明不同朝代的中华传统服饰,且歌且演,将美好的新年祝福送给观众。节目中出现的《年锦图》,由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亲手设计,优美典雅、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寓意吉祥喜庆和对幸福繁荣的美好向往。

“古色古香美如画,这是春晚我最喜欢的节目。”这出富丽华美的国风时装秀,不仅收获了电视机前观众的赞美,更让万千汉服爱好者激动不已:“这是春晚的第42年,却是汉服第一次大规模登上这个舞台展示!”

这场表演背后,凝聚着无数汉服爱好者的坚守与付出。徐悦尔,一位90后汉服爱好者,作为节目《年锦》的表演者之一,身穿大明红色蟒袍戴翟冠,和十几位汉服同袍一起登台展示了传统服饰。从2003年王乐天首次穿汉服上街,到2024年汉服登上春晚舞台,这一步他们走了整整20年。

汉服的复兴之路,也是徐悦尔的个人成长之路。这位90后女孩与汉服结缘已有15年。她出生在新疆,父母却都不是新疆本地人,小时候,她非常羡慕少数民族小朋友会在特定的时节穿上盛装,虽然大家会一起玩,但穿着时装便衣的她觉得,自己显得格格不入。后来,她跟随父母从这个城市搬家到那个城市,心中常有飘零感。每当身边人提到家乡,那种踏实、自豪与归属感总让她羡慕,希望也能有这样一个心的家乡。

像很多人一样,徐悦尔小时候看了电视也喜欢拿围巾、床单披在身上自娱自乐,“我从小就很喜欢历史文化的东西,喜欢那种典雅大气的服饰,心里有个复古梦。”长大后,她偶然看到朋友发的博物馆汉服照片,发现这就是她小时候憧憬过的,“它的配色更自然质朴、更典雅端庄,‘汉服’这个词也让人很有亲切感。除了被汉服的美吸引,更觉得我们应该去穿、去推广蕴含自己民族文化的服饰。”

受访者徐悦尔的第一件汉服

从此,她正式“入坑”。起初,是根据在网上和博物馆搜到的资料,拿着图找裁缝自制汉服,“我的第一件汉服,是根据马王堆辛追夫人墓出土的一件曲裾的尝试复原款,搭配汉代时期的凤鸟纹布料。”渐渐地,她解锁了汉服的各种日常化穿搭,并寻找拥有相同爱好的人,“我们一起按照习俗庆贺,一起展示才艺,一起聊传统文化,心里一直缺失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那一声声‘同袍’和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中被填补了。”

2022年东方卫视“夏日国风纳凉大会”

“我意识到,原来大家对汉服不是不爱,只是不了解。”于是,她不仅穿着汉服去旅行,还穿着汉服参与各类节目录制、文艺演出与文化分享活动,也穿着汉服真实地生活。

碰到上海时装周、浙大博物馆汉唐奇迹大秀、丝绸博物馆汉服节、第一届西塘汉服文化周、礼乐大会等活动,更是同袍穿汉服交流的良机。

“江南节俗录”系列之一

近年来,徐悦尔致力于在国内外新媒体平台分享传统中国美学与生活方式,呈现传统生活仪式感的【江南节俗录】、汉服与当代生活结合的【穿汉服做的1000件事】和分享复原审美的【文物复活计划】等系列都有不错的传播度。此外,她在汉服复原方面也颇有心得,从古画、陶俑、壁画汲取灵感,至今已经尝试了79个纯复原造型,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到晚明。

汉服文物复原

基于这些经历,徐悦尔结识了本次龙年春晚的古代服饰顾问陈诗宇,有幸参与到了节目《年锦》的创作之中。

“去年,陈诗宇老师联系到我,说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机会,将汉服穿上春晚。”回忆起参与《年锦》的契机,徐悦尔难掩心中激动,“这次节目的模特们大都和我一样,喜欢传统服饰、了解传统服饰,所以能更好展现其中的美丽。大家都非常希望能促成这个节目,传播我们的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

《年锦》呈现了二十款专家学者从历代数百纹样中的精选,这些纹样大都是专人进行复原织绣,最终呈现在四位艺人和16位汉服展示者身上。这些纹样蕴含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是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参与《年锦》的十六位汉服模特(微博id“扬眉剑舞”为龙年春晚古代服饰顾问陈诗宇)

《年锦》表演者身穿的,则是汉服复兴过去二十年来,大家逐渐发掘、尝试、喜爱的汉、唐、宋、明的十六款汉服。主创们希望,我们中国人的古典传统审美能够逐渐得到再兴,也能形成今天属于中国自己的衣冠服饰文化。

刘涛

其中,刘涛身着的是东汉时期的深衣,风格庄重大气。服装参考了《列女仁智图》,纹样是茱萸纹和云纹的结合,外罩燕尾纱衣。那个时期女子追求庄重与纤柔并存的美感,刘涛佩戴的发饰也是根据东汉文物复原的金步摇,高贵灵动。

刘诗诗

刘诗诗身着的是晚唐时期的襦裙,风格富贵华丽。这款服装主要参考了敦煌壁画供养人形象,身上纹样很多,较明显的是对孔雀衔绶纹,裙子上的是大雁花卉纹,腰头装饰有流云麒麟纹,肩披团风纹帔帛。

李沁

李沁身着的是南宋时期的褙子,风格纤柔灵动、素雅端方。褙子上的暗纹是缠枝牡丹月桂纹,领缘是手绣四季花卉纹,细眉珍珠妆也是宋代审美的风格。她佩戴的耳环为仿常州博物馆的宋代荷叶耳坠款。

关晓彤

关晓彤穿的是明代服饰,为立领对襟上袄和马面裙,风格端庄典雅。她的上衣纹样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的明代大吉葫芦纹缎,是新春期间最典型的“葫芦景”花纹。而马面裙的底纹是明代“五葫四海”纹,用五葫芦四海螺象征“五湖四海”四方和睦。裙襕是“五谷丰登”纹和仕女赏灯纹,也是新年期间的应节应景纹。

初步整理出以上传统纹样和用意后,《年锦》的词作者王梓嫣将这些对家国人民的美好祈愿都写进了歌词。众人参与了多轮春晚彩排,直到大年三十下午,16位传统服饰模特能否登台都是未知。大家只能一起盼望,调整心态,尽力而为。所幸节目顺利通过终审,播出后也收获了如潮的好评。

受访者徐悦尔(右一)身穿大明红色蟒袍戴翟冠

据酷云数娱,春晚当天《年锦》的实时收视率峰值高达32%,不少观众表示,要把“最喜欢的春晚节目”这一票投给它。这些肯定与赞美令《年锦》主创与表演者十分振奋:“是每一位汉服爱好者的坚守,参与节目的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织就了春晚舞台上的《年锦》。”

《年锦》不仅将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等传统文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还在社交网络掀起了一股热潮。春节期间,涌现了超500万条关于传统文化的打卡与分享,汉服、马面裙、新中式等传统服饰新穿的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

“这是传统汉服在央视春晚的首次亮相。从街头到央视总台,我们用了20年。这个节目对热爱传统服饰文化的人们来说,不仅是汉服在春晚的第一次亮相,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巨大迈进。”徐悦尔期待,春晚这一拥有不凡影响力的舞台,能让更多人认识汉服。未来同袍们穿着汉服走在街上,不会再被称作古装、戏服,不会再被认为是韩国人、日本人,不会再被误解是演戏、是cosplay。

受访者带外国友人穿汉服、逛灯会

“关注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回归。”汉服的复兴,不仅仅是服饰的复兴,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觉醒。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汉服复兴:从文化认同到产业繁荣

汉服的复兴之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崛起之路。从2003年王乐天首次穿汉服上街,到2024年汉服登上春晚舞台,这一步他们走了整整20年。这20年间,汉服从最初的“奇装异服”逐渐被大众接受,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汉服的复兴,不仅仅是服饰的复兴,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觉醒。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03

汉服的未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汉服的未来在哪里?有人认为应该严格复原传统形制,有人则主张大胆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事实上,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正如一位汉服爱好者所说:“形制、剪裁方式才是最根本的汉主体呀,面料、纹样上的变动,只是相当于你把头发染了戴上其他颜色的美瞳,也依然改变不了自己是扎扎实实的中国人。”

未来的汉服,应该是一个多元发展的体系:

  • 作为礼服,在重要场合展现民族文化的庄重与典雅
  • 作为日常服饰,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 作为文化载体,传承传统工艺,展现工匠精神
  • 作为创意产业,带动相关手工艺和非遗文化的发展
04

汉服走向世界:文化输出的新路径

随着汉服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和了解中国文化。在海外,汉服社、汉服节等活动日益增多,汉服文化正在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汉服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服饰的输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也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5

结语:汉服复兴正当时

汉服的复兴,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是一种服饰的回归,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正如一位汉服爱好者所说:“只要有钱我天天穿丝绸拿缂丝手帕擦汗干活又怎样?只要消耗的起那就是随便穿!”这种自信,正是新时代中国人应有的姿态。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服将成为中国文化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与魅力。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些年少时的梦想,始于那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