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新突破:从疫苗到中医调理全面解析
病毒性肝炎防治新突破:从疫苗到中医调理全面解析
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丙型、戊型等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预防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和个人卫生习惯。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索非布韦等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此外,保肝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也是重要辅助手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风险因素,对防控病毒性肝炎至关重要。
疫苗研发新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将17种经常在社区引起疾病的病原体列为新疫苗开发的重点对象。其中,丙型肝炎病毒被列为需要进一步开发疫苗的病原体之一。这一决定是基于区域疾病负担、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风险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标准进行评估的。
在实际应用方面,香港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自1988年起,香港开始为新生儿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于1992年为学前儿童推行补种计划。这一举措使得香港成功从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转变为中低流行地区。据统计,全港约有41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但近四成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病毒,更有七成患者未能及时就医。为了实现2030年消除乙型肝炎的目标,世卫组织提出四大核心策略:提升认知、加强监测、推广预防和扩展治疗。其中,将乙型肝炎的诊断率从目前的30%提升至90%是关键目标之一。
抗病毒药物研究突破
在抗病毒药物研发领域,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益杰立科(EpigenicTx)在202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报告了其基于表观基因调控技术开发的EPI-003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该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降低HBV DNA水平,并且在临床前研究中未见病毒反弹现象。更重要的是,EPI-003通过直接阻断HBV cccDNA的转录,能够持续消除HBsAg,恢复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展现出对慢性HBV感染患者实现功能性或完全治愈的潜力。
非药物治疗手段
除了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中医调理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在消除乙肝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为孕妇提供免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为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免费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等措施,广东省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已高达99.26%,基本实现了“新出生儿童是没有乙肝的一代”的目标。
在中医调理方面,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提出了“复方多法、整体调节”的治疗理念。他认为,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主要表现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治疗上应采用攻补兼施之法。具体来说,通过活血祛瘀类药物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内胶原纤维的代谢,同时辅以健脾益气之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此外,疏肝理气和清解祛邪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教授还强调,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中药方剂。
最新防治指南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根据最新发布的防治指南,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可通过疫苗预防,而丙型肝炎则可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实现高达95%以上的治愈率。国家医保政策已覆盖大部分肝炎的检测和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家建议,每个成年人一生至少应进行一次肝炎筛查,高危人群则需要定期检测。对于乙肝和丙肝患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的规范治疗费用每月不到10元,这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
结语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个人层面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主动进行检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理解。通过科学防控和规范治疗,我们有信心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